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行业新闻 正文

重组感动生活:原来家电可以更美的!

字号:TT 2013-09-18 06:30 作者:新闻深度部 来源:家电网

家电网-HEA.CN报道:同样以“生活”主题为口号的两大家电企业,在2004年后,TCL因为转型而步入国际化“烂尾”时代,美的则因为兼并而愈战愈勇,美的集团与TCL仅仅因为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理解和奋斗方向,却在十年后展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转型结局。

 【家电网 HEA 9月18日原创】9月12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美的电器(000527.SZ)股票自2013 年9 月18 日起终止上市,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股票则于2013 年9 月18 日整体上市,证券简称为“美的集团”。

000333.SZ来袭!

 在连续停牌8个月后,美的电器2013年3月底抛出美的集团吸收合并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案: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包括大家电、小家电、机电以及物流等资产,美的集团A股发行价为44.56元/股,换股价格为 15.96元/股。换股比例为0.3582:1,换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股美的电器股票可以换取0.3582股美的集团A股股票。 “重大资产重组涉及无先例事项”,这是美的电器停牌之初的公告措辞,这也显示出美的集团此次整体上市对于家电行业的重大影响力。

 据HEA.CN了解,此次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涉及资产总额超过900亿元,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后也将成为目前A股家电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

 根据美的集团方面公告之预测,美的集团2013年营业总收入可望达到1187亿元,净利润超过8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超过69亿元,俨然将成国内家电类上市公司中的超级巨头。

 在TCL、创维等彩电企业纷纷分拆业务独立上市下,作为国内白电三巨头之一,美的集团的整体上市在规模令业界惊叹外,也给家电行业烹出了一道别具风味的菜肴。

2004命运转折年

 如今家电企业的现状在十年前就己经埋下了种子,2004年,对于主要的几个家电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面对命运变盘的不寻常年份。

 这一年,美的集团宣布收购华凌并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家电公司,也令美的就此正式跨入了冰箱行业,同时空调产能也得到的大幅扩张。美的白电宏大愿景雏形渐渐显现出来,“白熊”发出了“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笑声。国内家电企业纷纷寻求“借船出海”,而美的在收购的大潮中目光独特,顺风顺水。收购华凌之后,美的于2004年同时入主荣事达,不仅再次扩大了冰箱产能,还顺理成章地切入了洗衣机行业。在2008年,美的再次出手,以16.8亿元的价格收购小天鹅24.01%的股权,进而成为小天鹅的控股股东。在美的,洗衣机业务也由当时的短板转而随之跃升为主营业务。

 这一年,TCL与Thomson Electronics Corporation签订了关于股权、商标、技术等一系列协议,其中TCL投资2.3亿欧元占67%的股权,Thomson投资2.6亿欧元占33%的股权。而后证明这一桩收购成为TCL发展史上最痛心的记录,这也促成了之后TCL重新定义铭牌含意,从“今日之狮”重新定义成为创意感动生活。TCL收购Thomson,对于当时的家电业界,这是一件极为惊心动魄的壮举,对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而言,同样是人生中不可忘却的转折点。

 这一年,科龙电器交给股东一份答卷: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格林科尔系集体疲软并从此走上漫长的没落之路,伴随着科龙的倒下,容声等老牌冰箱企业日渐式微,彼时美的冰箱虽为后起之秀,但经过收购华凌、荣事达以及美的自主品牌的打造,尤其是在2009年推出“凡帝罗”系列高端冰箱品牌后,美的冰箱品牌综合实力在数年间已跃居国内龙头地位。

 若从2002年美的宣布全面推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开始到2012年美的电器停牌重组,刚好10年的时间,美的集团经历了一个宏伟开阔而又曲折的千亿里程。尽管2010年,美的整体销售收入即已突破了1000亿元,但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似乎才更显现出不凡时代的到来。

中国合伙人梦想的不同结局 

 在20世纪末“发迹”的一大批企业家,有华南三剑客之称的“李陈黄”,也有张瑞敏、柳传志等商界大佬,大企业梦是共同的愿景,而李东生则更青睐于TCL的国际化。

 早在1999年,TCL就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机构,2001年开始和当时的国际品牌巨头飞利浦和东芝合作。事实上,在2002年,TCL就曾与海尔、联想并成为当时中国电子行业的三巨头,主因当时TCL横跨了家电、通讯、信息以及电工产业。

 在外界看来,2013年TCL集团1800万台液晶电视的全球预期销售目标,将顺利挤入全球电视销售三甲之列。但在2002年,TCL的彩电销量就达到了815万台,当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9%。但一项如今已被证明是失败战略的“Thomson”收购案,却令TCL集团一度陷入了危机。从2004年收购到2006年撤出,李东生在2年间的国际化战略中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境遇。TCL集团2005年亏损3.1亿元,并购为TCL打开国际化大门的同时,也令其ROE剧滑,亏损+并购费用,当时的TCL现金流大受影响。

 最致命的在于,就在TCL收购Thomson那几年,液晶电视的兴起速度来得较TCL预期显然快得多,而TCL所拥有的Thomson彩电专利,多数是基于CRT(显像管)显示技术,不仅不能盈利,还会产生巨大财务负担。直到2006年撤出法国,TCL集团于2007年扭亏为盈,并于2008年3月底成功摘帽,危机才算告一段落。

 TCL因为转型而步入“烂尾”时代,美的则因为兼并而愈战愈勇,美的集团与TCL两家截然不同的战略转型结局,仍然被业界列为经典并购案例,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何主席与李老板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创意感动生活”,前者为当下美的集团之企业品牌口号,后者为“TCL集团”企业口号。

 从年份上看,何享健的创业历史较李东生要早得多。不过,美的1980年才开始制造风扇,顺而进入家电行业。而李东生1993年初才出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任TCL集团董事长至今。过去的约20年间,TCL管理团队与美的集团管理团队也被认为是中国家电企业中截然不同的两大方向。

 2012年8月26日,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引发业界热议。事实上,早在2009年,何享健就辞任了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一职。关于传统家族式企业迈向职业经理人化的争议,在何享健的引退下,成为了现实,何享健同时也成功解决了企业产权和交接班的问题。

 根据最新公告,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后,美的集团由美的控股持有35.49%,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总裁黄健等职业经理人持股约11.27%,融睿、鼎晖等战略投资者持股约12.53%,其他流通股份占比约40.70%。

 因此,如按每股44.56元算,美的集团现任掌门人方洪波持有3600万股,身家或将达16亿元,而美的集团的整体上市也将产生一大批亿万富翁。

 从美的2002年并购战略伊始,作为从美的内部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一直是何享健的得力战将。在低调中将美的做大做强,一直以来都是何享健“美的人生”一贯的行事准则。

 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在何享健引退之后话语权强化。美的制冷、机电、日电三个原二级产业集团的负责人方洪波、蔡其武、黄建等升至集团高层,袁利群、黄晓明这些原在集团层面任职的高层由副总裁升职为高级副总裁,一大批均为公司服务15年以上高管,成为美的集团新时代的领航者。

 美的集团和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称,美的集团未来三五年年收入增幅目标为15%,即将置入上市公司的小家电业务对美的集团的利润贡献将逐步提高,而美的集团收入为1027亿元。

 而TCL方面在领袖层面则相对封闭,自1996年担任集团董事长以来,李东生一直是TCL集团的灵魂人物,尤其在收购Thomson之际,一本《鹰的重生》不仅令TCL备受鼓舞,对于TCL走出困境,也有着莫大帮助。

 为了企业经营扭亏为盈,基于2005年公司业务出现亏损,TCL集团将公司架构调整为“4+2”投资控股架构。

进军液晶产业上下游后(华星光电),李东生对TCL集团进行了自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将“4+2”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架构调整为“4+6”产业架构,搭建一个以“TCL多媒体、TCL通讯、华星光电和TCL家电集团”为四大核心产业,以“系统科技事业本部、泰科立集团、新兴业务群、投资业务群、翰林汇公司、房地产”为六大业务。

 相较于美的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制度,TCL集团目前很大程度上依然离不开李东生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十年后,TCL再次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而美的则以集团的形式挑战第一家电的宝座,对于两家企业的创始人来说不平凡的十年尚不需要当下论定,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正需要决定下一个十年,谁才会真正感动生活,变得可以更美的。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值班X组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