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在郭台铭看来,印尼的今天就像中国的昨天。中国内地员工工资上调以及富士康负面新闻不断,促使富士康寻找印尼的投资机会。而郭台铭的任务就是与印尼政府洽谈富士康的迁入问题。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最近又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安千余名学生被逼在富士康“实习”遭媒体曝光。目前,涉事学校已经暂停执行与富士康签订的协 议,赴富士康“实习”学生陆续返校。其实,富士康并非首次被曝使用学生工,去年,烟台市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学生被安排在富士康“实习”。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富士康高强度、单调乏味的生产线招工越来越难。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不无抱怨地对媒体表示,“中国的年轻一代不愿在工厂里工作,他们想在服务业或互联网行业工作,或从事其他更轻松的工作。许多工人正转向服务业,而在制造业,(对工人的)总需求现在超过了供应。”
在郭台铭看来,印尼的今天就像中国的昨天。中国内地员工工资上调以及富士康负面新闻不断,促使富士康寻找印尼的投资机会。而郭台铭的任务就是与印尼政府洽谈富士康的迁入问题。
作为东南亚第一人口大国的印尼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常印尼贸易部长表示,富士康将在该国建立业务,未来5至10年投资5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印尼平均月薪仅113美元,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早在三年前,当富士康陷入不断有员工跳楼自杀的危机时,坊间就纷纷猜测富士康是否会向东南亚转移,但郭台铭对此予以否认。他在台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富士康在大陆的工人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最终将达到150万,包括内迁计划在内,未来将在大陆投资数十亿美元。
此后,富士康把工厂逐渐迁入中国内地,2011年在郑州建设iPhone组装生产基地,又在四川成都建设iPad组装生产基地,前者雇用19.2万名员工,后者员工则达11万人,加上广东深圳工厂39万人,及在中国内地十几个城市的工厂,富士康在大陆总共大约有员工120万人。
但迁入内地的富士康仍未解决招工难题。由于新一代90后劳动大军,除了需要更多的薪水来支付比父辈丰富的业余生活,还需要更多精神 方面的重视和照顾。虽然富士康从深圳等沿海地区搬到内地,工资水平增加了一倍,但还是不断出现在各地新厂区的用工荒。为此,富士康不得不去“抓壮侗,甚至 靠“实习生”来救急。
除此之外,导致富士康招工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过程中,服务业比制造业增长更快,也吸纳了大量人员,致使制造业 用工短缺。据英国媒体网站“中国投资参考”访问200家大陆企业显示,企业只招募到需求量70%的蓝领工人。该调查估计,大陆服务业员工目前已达2.9亿 人,超过了制造业的2.25亿人。
面对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富士康转型的步伐却显得缓慢。目前,富士康仍未从低端代工的“人海战术”中摆脱出来。随着人力成本等日益上升,作为电子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富士康的获利也日益微薄,其净利润率已经从十年前的6%萎缩至如今的2%。
富士康试图实施“机器人战略”、摆脱代工建立“自有渠道”以及“自有品牌”,但效果并不理想。按照3年100万台机器人的计划,富 士康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在利润不断下滑的现在,完成“机器人计划”资金捉襟见肘。另外,富士康拥有“自有渠道”的计划也没有实现,万得城曾经承载 着郭台铭成为大陆市嘲渠道王”的梦想,今年3月,万得城关闭了在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万得城项目在中国的亏损额达4亿元。再有,富 士康发展“自有品牌”,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加大,以及处理与目前代工品牌竞争关系的难题。
如今富士康出走印尼,无疑是在转型不力的情况下,寻求摆脱人力成本上升的一条出路。然而印尼政府面对郭台铭抛出的“橄榄枝”,却显 得颇为谨慎。印尼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必须要求富士康扩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比例,不能仅仅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另外,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比 较完善,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尚显不足,预计物流等其他相关成本将高于中国。显然,富士康出走印尼,依靠人力低成本的这条路并不好走,代工模式的转型升级是 不得不进行的任务。
目前富士康90%的业务都来自电子产品的代工出口。为寻求变革,郭台铭也在考虑逐渐降低其在整体业务中的比例。他表示,在不久的将 来,把这一比例降低至55%到60%,并依靠开拓中国内地市尝转投服务业的方式,来填补该业务缩减后留下的空缺。可是,为众多国外品牌代工的富士康,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想要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