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Uber管理层则用其来“监视”一些特定的人。在Sarah Lacy 去采访 Uber 纽约区主管 Josh Mohrer 的路上,使用了 Uber 的租车服务
【家电网-北美分站 HEA 2016年12月19日原创】在Uber的CEO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 )忙到没有时间打开12月15日的特朗普科技峰会的邀请函时,Uber 的一位前员工,上了法庭,理由是Uber员工在后台跟踪乘客。
而当国内惶恐的视线还未来得及从京东12G的数据包泄露事件中撤离时,10亿个雅虎账号被黑客窃取的消息流出,不同于今年 9 月被爆出的 5 亿账户遭窃,但与京东极为相似的是,雅虎这次的10 亿账户早在 2013 年就被黑客攻破了。
这位名叫沃德•斯潘根贝格(Ward Spangenberg)的人,离职前在 Uber 担任法务调查员。他在一起诉讼中指控 Uber 内部员工收集了大量乘客的个人数据,乘客每一次发起订单,他们的个人信息、上车地点和订单金额都有至少一双眼睛在跟踪他们。
Uber 拥有上千员工,而上千员工都拥有这个权限。员工们可以实时追踪政治人物、明星甚至是 Uber 内部员工的前男友、前女友的订单,也就是说从你打开Uber使用租车服务的那一刻起,你的每一次出行将被跟踪,而且不是一个人。
在 10 月的法庭声明中,斯潘根贝格表示这都是 Uber没有尊重用户数据安全意识的结果。除了安全权限问题,斯潘根贝格透露,Uber 还删除了依法应该保存的数据,因此政府突袭调查时无法提取证据。斯潘根贝格在进入Uber 之前,曾在数个科技公司从事过信息安全工作,Uber 雇佣他是为了提升开发流程安全。据斯潘根贝格说,公司在 11 个月之前解雇是因为 Uber 年龄歧视和进行举报者报复,于是他向旧金山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于是Uber 两年前的类似局面再次被谈论。当时《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将是 Uber 过得最糟糕的一个月。事情暴露的原因是,科技新闻网站 PandoDaily 的主编Sarah Lacy爆料称, Uber 公司用一款叫做“上帝之眼”(God View)的管理系统,也是 Uber内部对这款工具的昵称,能够在不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实时追踪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Uber管理层则用其来“监视”一些特定的人。在Sarah Lacy 去采访 Uber 纽约区主管 Josh Mohrer 的路上,使用了 Uber 的租车服务,于是当她到达 Uber 位于纽约的办公室前,这位主管就等候在门后,挥着手机对她说“我在跟踪你。”
随后Sarah Lacy 在撰写的文章中提到,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追踪。于是 Uber 追踪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消息爆炸似的传开。据全球知名科技媒体TNW报道,Sarah Lacy 称, Uber 的公司文化鼓励 John Mohrer 这样的“混球”(Assholes)行事方式。
纽约时间2014年11月18日, Uber 紧急公布了第一份《隐私条款》,条款中显示“严格禁止任何级别的公司雇员获取司机地理位置信息”,“法律用途”的情况下例外,并表示正在调查 John Mohrer 的不当行为。
事实上,国内打车应用,每个都拥有一套像 Uber 一样的系统,用来追踪乘客和司机地理位置信息,这是打车软件的天性。麻烦在于,Uber 的做法已经超出所谓的“法律用途”。
当时,Uber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内部有严格的政策来保护用户数据,因为不正当地侵入用户数据,他们已经开除了将近 10 个雇员。而这一次根据前职员斯潘根贝格的指控显示,Uber 应用的后台确实被用来监控乘客了。UBER在提供租车服务的同时,分享的不仅是空闲的车,还不忘“分享”乘客的隐私。
2016年12月12日,另一名 Uber 前员工Michael Sierchio对Reveal网站的作者Will Evans说:“当我还在公司的时候,可以轻松地跟踪前女友,或是以随便什么理由查看任何人的行程信息,无需任何人的允许。”
两年前的那件事发酵以后,Buzzfeed 爆料称,据说 Uber 从白宫聘请的 Emil Michael 有一个100万美元计划,目标是跟踪发表过反对 Uber 意见的记者,其中就包括了Sarah Lacy。
Uber,这个覆盖许多国家、拥有4000万用户、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人们对隐私越来越敏感的时代,它的企业文化似乎还在挑战大众的底线。大众已经如惊弓之鸟,既感到不安又没什么办法,所以攒起来全是怀疑和愤怒。同样是大型跨国企业,沃尔玛式的等级分明、规则明确的企业管理模式,会更少让政府、媒体和大众挑出毛病。但是这个快速行动、不守规则、想要改变世界、具有实验精神的公司不只想做一个共乘应用,Uber 想要让全世界分享资源,包括棘手的隐私问题。
家电网北美分站记者从Uber 的美版隐私条款发现,即使删掉应用,Uber 也会出于“商业原因”在服务器上保留部分个人信息。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