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成为现实的希望,但社会似乎还未准备还迎接这一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无人驾驶的立法问题。
【家电网 HEA.CN 2018年2月13日原创】古往今来,自人类驯服了马匹后,每一次代步工具的革命都为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1804年,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让人们从畜力时代来到蒸汽时代,机器代替马匹成为人们远程出行的工具;1883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出搭载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替代马车成为人们私人的代步工具;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终于向天空迈进。
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飞机的运载能力越来越好、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可靠、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出行方式似乎已经固定下来,交通业已经长时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了。
无人驾驶概念出现 提出未来代步新方案
去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技术的成熟让人工智能被人们应用在多个领域中,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据国外专家预测:未来25年内,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主流,人类被禁止驾驶成为大势所趋。目前,特斯拉、宝马、沃尔沃和谷歌等许多公司已经研发出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并试图开发出可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
无人驾驶的出现让一些新的想法出现,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一名工程师瓦希德·卡泽米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称,人类生来就不适合驾驶汽车。这位工程师在推特上写道:“在洛杉矶驾驶一辆租来的汽车,这辆汽车没有我自己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在2天内有10次差点发生事故,撞到5个人。人类生来就不适合驾驶汽车!”
无独有偶,李开复博士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我们人是最差劲的司机了,容易犯困,要睡觉,还喝酒,然后犯错,而且不可预测等等。机器则是非常冷静的,但是它面对这些不冷静的人也会很头疼。如果某一天这个城市里都是无人驾驶的车,不允许人开车了,这一天就是技术飞腾的时候了。”
在资本和舆论的双重推动下,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智能驾驶领域。据研报显示,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有机构表示,在政策扶持和汽车技术突破的推动下,无人驾驶产业化步伐将提速,并催生包括硬件终端、传感器、运营服务在内的车联网市场,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相关法律未跟上 无人驾驶汽车何时上路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成为现实的希望,但社会似乎还未准备还迎接这一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无人驾驶的立法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立法已经引起不少国家的高度重视,其首次在法律的层面上得到许可,是201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宣布《国际道路交通公约(维也纳)》中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修正案正式生效。自2016年以来,德国、美国相继出台《自动驾驶法案》,欧洲交通部长会议也确定了欧洲形成具体自动驾驶条件的时间表。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前沿问题正成为一个世界性法律前沿课题。
作为连续8年稳居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中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基于人工驾驶的模式制定的,无人驾驶的出现势必需要重新修改这部法律。其中,重点要解决的是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损害赔偿责任、平台责任、保险类型、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急需法律作出明确的规范,而厘定损害赔偿责任成立法难题。
科学技术的不完善也是无人驾驶汽车被拖慢的原因之一,现在的智能汽车上智能功能大多还是以辅助驾驶员为主,真正操纵方向盘的依然是人类司机。此外,无人汽车和驾驶员、行人、交警等人类的交互方式依然在构想当中,要想完成这一复杂的系统需要集合汽车、人工智能、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来完成。
智能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提出,智能汽车从驾驶辅助到完全自动驾驶分为5个层级,现在很多开上马路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属于2级或者3级,即能在高速公路上基本实现自动驾驶。而最高级5级是终极目标,这时智能汽车已经不需要驾驶员了,乘客仅需说上几句口令就能到达目的地。那时,人类的交通历史将会真正迎来“无人时代”。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