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为贯彻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会上,潘功胜表示,为贯彻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三大类十项具体政策中提出,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再贷款工具本来就存在,这次额度增加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另外一项提到,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总局此前曾推出多项试点措施支持科技创新,4月份又联合多部委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前这些政策实施进展如何?还将采取哪些支持性措施?
对此,李云泽表示,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是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险提供保障超过2万亿元。金融监管总局推出的多项试点政策,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加力扩围,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有序开展,18个城市试点银行“首单”业务都已经落地。科技保险服务模式不断优化,首台(套)、首批次等保险补偿机制持续完善。今年3月底,又在北京成立了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共保体”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多家保险公司共同为一个新兴行业或者产业进行风险分担的一种机制,对不确定性比较大的初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李云泽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深化现有试点,积极拓展新模式,健全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优化信贷服务。推动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支持银行有序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鼓励探索长周期的科技贷款绩效考核制度。近期正在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将尽快出台实施,进一步释放并购贷款的潜力,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保险保障。加快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支持更多以共保体方式为重大科技攻关提供保险保障,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保险产品,切实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扩大股权投资。鼓励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创业投资,有序开展对未上市科技企业的重大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日即将陆续批复,今天金融监管总局就会批复一家,推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在吴清看来,A股市场的“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将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显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源头活水。
吴清表示,在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方面,中国证监会将重点抓好几件事:第一,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择机会发布,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第二,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第三,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