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惠普在收购康柏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手机和PAD产品,但当时确实市场环境并未成熟,产品并不热销,惠普很快就停掉了相关业务。
10月6日,一个年收入过千亿美元的蓝色巨人被一分为二。
惠普宣布,公司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财富50强”(Fortune 50)上市公司,一家名为“惠普公司”(HP Inc),由惠普的个人系统业务和打印业务组成,分拆后的新“惠普公司”仍采用当前Logo。另外一家名为“惠普企业”(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由惠普的企业技术基础架构业务、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组成。
用通俗一些的话讲,就是惠普的PC和打印机业务与企业级业务分拆。关于惠普分拆PC业务,从外界猜测到官方表态,来来回回很多次。这一次是最终的结果吗?
业界普遍认为,这还很难说,转型中的惠普一直在跳着“摇摆舞”。
PC业务在摇摆中失去老大地位
“将惠普从一家公司变成两家独立的公司,将更有利于市场竞争,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这是惠普现任董事长、总裁兼 CEO梅格·惠特曼对于分拆战略的解释。这个表态与她上任不久对于分拆PC的态度截然不同,她当时认为,惠普“在一起更好”(Better Together),因此否定掉了前任CEO分拆惠普的计划。
惠特曼的前任CEO是李艾科,于2010年11月起担任惠普CEO,来自软件巨头SAP。李艾科接手的惠普已经是年收入过千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但增长却明显放缓,后劲不足。并且在整个行业都在向云计算转型的趋势中,惠普看不出任何亮点。
另一方面,联想在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不断挑战惠普全球PC业老大的地位。所以在李艾科上任之后,业界纷纷猜测他会分拆惠普。但李艾科上任后明确表示不会分拆。
由于软件背景以及当时行业正在向云计算转型的大趋势,李艾科于2011年3月提出自己的战略,将带领惠普全面向云计算转型。但由于他此前的表态,外界并 没有意识到他有分拆PC的打算。当年6月,他率领全体高层团队访华,正式宣布他的战略,并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硬件、软件产品。
然而短短两个月后,当年8月19日的第三季财报说明会上,李艾科非常突然地对外界表示,计划对旗下PC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将考虑分拆、出售等多种选择方案。这一消息来得过于突然,并且与他之前的表态反差极大,令惠普内外极为震惊,同时也令其渠道、合作伙伴不知所措。
随后,惠普PC业务的掌门人、信息产品集团总裁托德·布拉德利展开了“救火之旅”。他不得不飞往全球主要市场,与员工、媒体、合作伙伴做沟通,解释李艾 科那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他的中国之行会见了上百家中国企业合作伙伴和政府合作伙伴,安抚伙伴、员工、用户,希望重新建立起信心。那一次托德在北京接受了 《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强调即使是分拆,也不意味着惠普放弃PC,只是换一种方式去继续PC业务。
更为戏剧性的是,这个消息 出来之后不到2个月,PC问题还悬而未决之时,李艾科被董事会“拿下”,惠普又换上了新一任CEO——惠特曼。惠特曼上任时表示,对于PC的分拆重新评 估。几个月后她评估的结果是“在一起更好”,决定不会分拆。不久,她又发布了五年战略:2012年为诊断和基础期;2013年为调整和重建期;2014年 为复苏和扩张期;2015年是加速发展期;2016年成为行业领导企业。
正是因为她认为“在一起更好”,过去三年间,惠普一直将最长、最完整的产品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外宣传,自称是“产品线最长、业务布局最广、解决方案最全的IT服务供应商”。
然而时间不到三年,惠特曼规划中的复苏与扩张还未如约而至,她又令人意外地抛出了分拆的消息。惠普的员工、合作伙伴、用户,已经在PC业务的摇摆中倍受折磨,惠普自身PC业务也在摇摆中失去做大做强的机会,慢慢落后于竞争对手,将老大的位置拱手让于联想。
移动业务在摇摆中步履蹒跚
同样是因为摇摆,惠普更是错过了移动业务的良机。
惠普在收购康柏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手机和PAD产品,但当时确实市场环境并未成熟,产品并不热销,惠普很快就停掉了相关业务。
在2010年,业界都已经看到移动互联网不可阻挡的趋势,当时的苹果IOS和谷歌的安卓已经形成一定的生态系统。惠普也看到这一趋势,但当时正处于行业 领导地位的惠普认为自己有机会再培养出一个生态来。2010年5月,惠普以12亿美元收购老牌智能手机设备商Palm,宣布进入智能手机和移动上网设备市 场。随后,在2011年年初,惠普开始着手打培养基于webOS的生态系统,并于上半年向市场上推出了惠普基于webOS的手机和PAD产品。从当时惠普 对外的声音来看,惠普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战略的重要性,并对PALM的webOS操作系统寄予极高的期望:从数据中心到移动终端,webOS将打印机、 PC、笔记本、智能手机等所有东西连接在一起,他们将这视为惠普独一无二的优势。
但半年时间不到,李艾科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宣布:“我 们计划取消webOS设备的运营,特别是webOS手机和TouchPad平板电脑,但我们会继续探索优化webOS软件的价值”,理由是 “TouchPad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2011年惠普的移动战略又一次中断,但此时的移动格局已经逐渐形成,苹果和安卓两个生态系统开始成熟, 惠普却再次归零。
2012年,惠普再次回到移动市场,第三季度推出新的平板电脑产品。这一次,惠普依然没有选择安卓,而是“死忠”于微 软,采用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当时苹果的平板已经在市场大火,其他品牌的平板多选择安卓开放的操作系统,而微软的Windows 8还非常小众,生态很不成熟。惠普的起步本来就晚,又选择了一条很窄的道路,注定产品不会有太好的销路。
又过了一年,2013年,惠普 才决定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当时惠普全球副总裁、个人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王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平板电脑是惠普必做不可的业务。不做一定是死,做了可 能会有生存或发展的机会。”但此时做安卓的平板已经太晚,三星、联想等厂商已经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且低端的“白牌机”也很受用户的欢迎。惠普很难找到 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只能是淹没在群雄之中。
对移动互联网的漠视,战略的摇摆,路径选择的偏颇,让惠普移动业务上丧失了太多的机会,也浪费了太多的资源,至今仍未有相应的市场地位。
伴随这次分拆,惠普又增加了裁员人数5000人。记得在5月份惠普又一次宣布裁员时,裁员人数已达5万人。当时惠特曼称,裁员将使公司变得“更有效 率”,并且这将是调整期的最后一次裁员。但短短几个月后,随着这次的分拆决策,惠普的裁员人数增长到5.5万人。惠特曼所说的最后一次到底在哪儿呢?
近几年,正处于颓势的惠普一直希望找到重返顶峰的路径,但战略却在不停地摇摆当中。不仅是PC、移动,即使对云计算的转型也是动作迟缓。这一次的分拆,资本市场小小振奋了一下,在股价上有所反弹。
惠特曼认为,这并不是战略的摇摆,而是一个新的阶段。她强调:“在一开始,‘一个惠普’的战略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必须重振公司。我们必须改善公司的资产 负债表。我们必须优化公司的各项业务……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在‘一个惠普’框架内去做这些工作是正确的选择。公司的重振计划让今天的拆分成为可能。 那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脚踏实地。现在,我们的经营状况已比那时好得多,我们有条件去打造两家市场领先的公司,以服务于不同的客户。这实际上是重振计划的 下一阶段。”她还暗示分拆后将会有足够的现金进行收购。此外,业界还传闻惠普企业将有可能与当下正处于上升势头的EMC公司合并。
或许如惠特曼所说,这一次分拆,只是下一步战略的开始。战略调整不可怕,只要惠特曼能终止“摇摆”的舞步,给惠普多一些大企业的风范。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