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技术不够,拿钱来凑。在自研技术一时半会儿难“出锅”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正常开工,收购是明智的选择。古语曰:择其善者而从之。
【家电网 HEA 2017年3月8日原创】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业还处在技术积累的尴尬阶段,在国际上扮演着廉价劳动力的角色,代工巨头富士康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即便许多企业埋首深耕技术几十年,部分国内消费者也未曾正眼瞧过国货,并以之为耻。但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制造业在短短几十年发展到现阶段,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其并非对国际先进技术的不闻不问,在一项技术毫无进展、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花钱买技术甚至引进“外援”技术人员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过渡角色。
一家企业可以坚称不用“拿来主义”,但一个国家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柱,更无法左右其他企业向世界先进技术投掷橄榄枝。近日,“买技术的企业就是小偷”、“小偷永远是小偷”这几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言论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脸都齐刷刷打了一遍。
即便是在电影这样的虚拟世界中,即便它是部“烂片”,无论是情节多么离谱和荒谬,只要它符合“逻辑自洽”,观众也会被逻辑说服,便不会指责其“智商硬伤”。“买技术就是小偷”这种表达方式显然缺乏“逻辑自洽”。有自媒体更总结为“这个世界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董明珠逻辑。”而“小偷永远是小偷”,这句话跳出制造业的情景,对整个社会中“犯过错误”的人而言,无疑是“一棒子打死了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买技术的不是小偷 自主研发也不是傻子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没有事实能够证明用一条腿走路会比用两条腿走路更快更稳。自主研发与技术收购,前者相当于独立思考,而后者便是虚心学习和消化,而外界往往只看见其学习,未见其消化。当然也有许多收购不成功的“蛇吞象”的例子,想要“一口吃成大胖子”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买技术”这件事远远不是财团撒钱那么简单,其中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和买到手的技术专利经过被收购方的国家监管层面的审批和拦截是否打了折扣,都决定了在合并期间需要一段过渡期。自主研发没有错,出海“深造”也没有错。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僵化会使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路上拖后腿,一味地埋头苦研技术和不假思索的 “买买买”实际上是一样的,前者犹如“闭关锁国”,后者扮演“国际拾荒者”。
华为拥有几万人的研发团队,每年花去的研发经费多达百亿,而华为并未放弃对新技术的收购;苹果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每年仍在不停地收购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吸纳最好的技术团队;小米一边开发松果处理器一边购买技术专利……
自主研发的价值还体现在“有人买”
技术与技术之间是可以交流和交换的,例如国际上,三星、苹果与高通之间便经常打专利侵权战,实际上双方都有侵权,官司不过是为了交换专利的策略,获得“技术上的双边交流”,再比如苹果和华为之间互相购买技术专利。
在新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一家企业通过怎样的办法才能检验自己研发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只有通过同行同类技术的了解和获取,“师夷长技以制夷”、“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技术上的双边交流是无国界的,更不是可耻的事情;而自主研发固然精神可嘉,但固步自封显然不是值得表扬的。
张瑞敏不止一次对外界引用了这句话:“全世界都是我们的研发部”,海纳百川便是如此,集百家之长,才会形成自己的招牌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技术与技术之间只存在“谁更先进”。
尽管董明珠对“买技术”显得不屑一顾,但是她也说过看重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是因为“格力搞了很多年也没搞出来。” 据HEA查阅,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是2010年从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收购来的。
换句话说,格力在去年的收购案如若成功,格力便买了珠海银隆抢先购买的美国储能技术;假若格力在“搞了那么多年没搞出来”的时候抬头望一眼国际社会,或许会比银隆更早一步注视到美国奥泰纳技术的储能技术,便可直接收购该公司。董明珠的偏执让格力之路变得没那么清晰,而“买技术”的美的在方洪波的带领下,反而愈加清楚。
凿壁或偷光 先拆掉思维之墙
在古时候,有“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近代,孔乙己称“偷书不算偷”,在鲁迅有“拿来主义”。而在如今国内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虽然整体一路高歌,然而相比国外仍有一定距离。以海尔此前收购GE白电业务后,随即发布五头分区灶具,便是借鉴了国外人的饮食习惯,这种对国人厨房的颠覆显然不是埋头便能想出来的,更多的是与外界进行交流,思维的开阔会造福消费者,真正对技术的较真显然更多的是“见贤思齐焉”,而不是抗拒。
技术不够,拿钱来凑。在自研技术一时半会儿难“出锅”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正常开工,收购是明智的选择。古语曰:择其善者而从之。
随着企业之间的分歧和路径逐渐拉开矩阵,中国制造业内部开始产生分歧,家电巨头们从多个路径和思维模式并行推动中国制造2025。随着百家争鸣的局面上演,无论是思维模式、企业观念还是发展路线产生了两派之分,一种是坚持自主研发,一种是自研与收购两条腿走路。思维处在一定的模式之下,便为企业筑起了一道高墙,自研与收购之间并不冲突,当自研无法顺利完成的时候,世界上有最先进的技术,收购属正常现象,技术是限量款,先到先得,先得便会比同行快一步,不会有同款出现,只有更高级的款式上新,不进行扩张和占为己有便无法追赶时代。
这两年随着国内市场的趋于饱和,中国制造业开始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制造业要走在世界工业的前列,需要摒弃思维之墙,工匠精神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而不是“一身匠气”。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