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据了解,目前日本已修改法规,允许无后视镜的车辆上路,鼓励用侧视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近期也承诺将修改法规,取消无后视镜的车辆不允许上路的限制。
【家电网 HEA.CN 2017年6月10日原创】随着各行业集体涌入汽车产业领域,欲从前装、后装两大市场与传统车企分一杯羹,助力车企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加速到来的同时,依托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基建已然成为先决条件,车联网技术早自动驾驶技术先到一步。面对汽车市场的高度繁荣、电动汽车和节能政策推动下,汽车产业正在步入电气化时代,推动了车载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技术更迭。从传感器、摄像头到智能后视镜,从中控台显示器到多点触控式车载显示屏,除了工作、睡觉之外陪伴人们时间最长的汽车已经不仅仅作为代步交通工具而存在,转变为除家庭、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汽车市场的爆发,使得车企、零部件厂商和各类车载设备厂商投向智能联网前行,而以谷歌、苹果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则对智能操作系统大力研发。车载智能化是作为开启车联网的重要特征。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以小米为首的科技企业纷纷涌入智能车载市场的蓝海,与此同时,智能公路和智慧城市交通也随之成为城市战略。
根据《2017-2022年互联网+车载智能设备行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智能车载设备市场规模接近1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预计2017年智能车展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50亿元,随着智能车载设备的发展,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超400亿元。
智能后视镜
在智能后视镜市场,近日小米推出了一款智能后视镜产品,虽说还保留了后视镜的功能,但实际上诞生超过百年之久的汽车后视镜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在改变未来汽车车身设计的走向。
众所周知,由于后视镜的范围有限,盲区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使得侧视摄像头代替后视镜成为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即便目前智能后视镜的市场被众多互联网公司抢占,但是后视镜价格并无跌意,而摄像头的价格则持续走低,曾经车身上最终的三屏正在被摄像头所取代。
据了解,目前日本已修改法规,允许无后视镜的车辆上路,鼓励用侧视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近期也承诺将修改法规,取消无后视镜的车辆不允许上路的限制。
车载摄像头传感器
在今年,继英特尔毫掷153亿美元收购ADAS行业寡头Mobileye之后,也让更多汽车市场新入局者在安全辅助系统上开动脑力。而众所周知,车载摄像头是实现众多预警、识别类ADAS功能的基础,且未来的无人驾驶主要通过摄像头和雷达实现传感功能。据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汽车采用的是17个传感器,预计2030年将达到29个传感器。数据显示,车载摄像头市场在2020年将翻一番。
按照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个部分,而用到摄像头最多的地方还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需要5个摄像头。据了解,特斯拉Autopilot 2.0的硬件系统中就包含8个摄像头,其中有三个为前视摄像头。未来一车多摄像头、单摄像头多重功能集于一身将成为趋势。
随着车载摄像头市场的兴起,手机摄像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能将向车载摄像头产业转移。这方面的佼佼者当属索尼,其在全球CMOS(摄像头的核心部件)传感器领域常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凭借其在CMOS积累的深厚技术,加上收购了Toshiba影像传感器业务,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车载面板市场前景
伴随着汽车市场高度繁荣以及物联网技术时代的到来,车载显示屏已经悄然占据了继手机、平板之后的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以液晶面板元器件为主的传统车载显示器难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场景交互,车载触控和大屏交互时代到来,车载显示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目前,多点触控车载显示屏已经成为车载显示主流技术,OLED柔性显示屏则伴随着OLED登上显示技术宝座之后也在车载领域迅速点燃,成为取代液晶技术成为车载显示屏的重要技术。随着柔性屏的使用,仪表盘、中控台和副驾娱乐系统将慢慢演变为一张曲面屏。在“得入口者得天下”的物联网时代,屏承载着世界端口的作用,车载显示屏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想象力。
据有关机构预测,车载显示出货增长率自2012年以来就维持着年平均成长15%-23%之间,2016年汽车所使用的液晶出货量达到1.2亿台左右,到2022年车载显示屏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惊人的1.45亿台。据市场研究公司SBD预测,5年内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390亿欧元;作为车联网的重要核心器件之一的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将会由2016年1.39亿台增长到2023年1.9亿台,将保持5.2%的年复合增长率。
随着车载显示市场的爆发,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BOE)也在加码布局车载面板。2014年,京东方加入工信部等部委指导成立的车载信息联盟;2016年4月,其收购主营车载显示系统产品的精电国际有限公司,加速车载显示事业全球战略布局。除此之外,天马微电子、JDI、群创、夏普、友达光电和韩国LGD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车载显示面板的生产规模。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车载面板出货总量约3600万片(含前后装),同比增长约11.3%。
其中JDI依旧独占鳌头,同比增长约18.5%。JDI此前就宣布,因需求增加,将扩增旗下车用面板主力生产据点,目标在今年11月将该工厂产能提高12%至5.3万片。在2021年度将车用面板事业营收扩增至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4.07亿元)水平,将达2016年度(约1000亿日元)的约3倍。
近年来,车载显示屏市场增长势头已经从中控台、后座娱乐系统(RSE)等信息显示器逐渐转向安全系统显示器,即仪表组合显示器、抬头显示器(HUD)和智能后视镜(E-mirror)。IHS认为,尽管当前娱乐信息面板数量庞大,但安全相关面板将在2022年达到两位数增长。简单来说便是,随着智能驾驶时代的临近,安全系统是重中之重,ADAS的安装普及,路面安全的工作均仰仗传感器和摄像头辅助,显示屏最终展现给驾驶员,而后视镜开始从一面普通的镜子转变为车用显示器和摄像头的组合。
据《中国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分析,201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突破190亿元,到2020年时5G商用时,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并迈向高速发展周期。
汽车行业人士指出,那些不为消费市场所注意却站在车载系统、地图数据、语音交互背后的技术玩家才是车联网的核心掌权者,如车载系统玩家谷歌、微软、国内则有BAT三家,掌控导航仪的则是谷歌、高德和百度;而智能后视镜和车载显示屏所需要的语音交互则让人不禁想起科大讯飞。保持警觉性的传统车企和企图分一杯羹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初创企业正在从不同方位打开汽车市场的大门,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变革。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