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OLED是目前主流的手机屏幕技术,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旗舰都在使用柔性OLED屏幕。根据IHS公司的数据,2014-2019年,全球AMOLED面板的出货面积达到了465万平方米,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5%。
随着用户陆续收到产品,搭载着Miniled背光技术的iPad Pro也开始逐渐暴露问题。尽管从参数来看,12.9英寸iPad Pro搭载了全新的Liquid视网膜XDR显示屏,将极致的动态范围带到了iPad Pro上,但依然有不少用户反映,iPad Pro屏幕四周存在着绿边现象,除了屏幕边框四周,屏幕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绿屏。
与此同时,在黑暗模式下进行阅读,可以发现文字周边存在光晕效果。此前苹果的iPhone 12也曾出现过绿屏问题,不过苹果官方称iPhone 12的绿屏问题并非硬件故障,而是软件问题,通过更新系统即可解决。
不过iPad Pro出现的问题和iPhone 12并非同一种情况。
不可避免的“缺陷”
对于iPad Pro呈现的绿屏问题以及光晕效果,有媒体认为,目前这两个问题无法通过软件更新解决。绿边可能是直下式背光面板的特点导致,也可能是装配问题,而光晕问题则是苹果在小屏幕上依旧使用局部调光策略,导致看到了绽放效果。
据了解,新款iPad Pro的mini LED拥有超过10000个mini LED光源,用户在屏幕中看到的漏光、绿光、光晕,原因可能(不限于)有以下几种:一是芯片或灯珠的光色差异或电路问题,导致显示和背光效果出现差异;二是mini LED光源太多,产生过多热量,而柔性基板的耐热性不足;三是封装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性最大的是柔性基板的材料问题。
事实上,面板技术分为自发光和非自发光两种,Miniled背光技术是LED增强背光的LCD面板,无法自发光,在采用局部调光方法,通过分区控制像素的情况下,无法阻止光线的扩散,也无法准确表达黑色。因此Miniled背光技术和传统LCD存在相同的局限,也就是漏光现象。
传统LCD整块屏幕都是漏光现象,但由于分布均匀,这种现象反而被弱化了,而Miniled背光技术的面板,由于漏光集中在局部区域,在强烈的对比下,形成明显的光晕。Miniled背光技术还需继续改进。
商业化的妥协
业内人士认为,Miniled背光技术是MicroLED的商业化妥协的产物,MicroLED才是满足最终需求的产物,和OLED一样具备自发光的属性,能够和OLED一样提供高质量的画质表现。而Miniled技术本质上还是背光技术,使用的是更加密集的背光源,以提供更极致的对比度。
而MicroLED面板量产依旧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MicroLED面板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一样,不能逃避商业化的问题,在无法落地前,需要对市场“妥协”。而Miniled就是妥协的产物。
事实上MicroLED面板技术是显示产业未来的焦点,业界一致认为,凭借着模块化、低功耗、超高分辨率、高色彩都等特点的MicroLED拥有者比现有的LCD以及OLED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在商业市场,消费者无法为MicroLED高昂的成本的买单,导致MicroLED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想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少量的试制样品还远远不够。据了解,MicroLED边际成本无法较低的原因在于巨量庄毅技术,这导致MicroLED显示器的制造成本超过100K美元,导致其无法带动整体市场并创造更多新市场应用领域。
同时,现在针对Micro LED生态体系的设备和关键材料少的可怜,这需要产业链厂商对现有产品做出持续优化或推陈出新,发现Micro LED生态特性,定制专属设备和材料。起码要在大规模商用之前,能够补足符合Micro LED需要的产业链配套缺失。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商业领域,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MicroLED的应用落地需要跨越技术、商业、成本三座大山。
没有选择的选择
OLED是目前主流的手机屏幕技术,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旗舰都在使用柔性OLED屏幕。根据IHS公司的数据,2014-2019年,全球AMOLED面板的出货面积达到了465万平方米,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5%。
OLED有寿命(容易烧屏)、PWM调光等问题。而烧屏是指OLED屏幕长期显示某个静止画面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因为持续发光,加快衰老速度,使亮度降低,并在屏幕留下残像。
而mini LED没有这些问题的困扰,但mini LED也有着技术难点。
然而,不管是Miniled还是OLED,对于商业市场而言,都是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在成本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妥协”的,不完美的产物。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F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