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在行业环境及家电消费政策加持下,家电行业销售和成本的改善值得期待,从一季度业绩预告看,以空调为代表的白电、小家电和厨电开始受益,其盈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在外需保持相对稳定、地产竣工面积增速转正推动下,家电上市公司一季报或表现亮眼,而这种超预期有望得以延续。
2023年4月17-18日,家电板块受业绩利好预告推动刺激上涨,其中小熊电器、海信家电两个交易日均涨停,长虹美菱4月17日涨停。在这之前,三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一季报的业绩预告,其中小熊电器增长在45%至65%,其余两家同比增幅也分别在100%及1900%以上。
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家电企业的上游大宗原材料开始出现回调,再加上芯片下跌,成本端出现改善,而这种改善有望持续到2023年二季度,这为家电企业的短期盈利修复提供支撑;再加上3月开始的家电出口变好,家电企业短期的盈利改善可期。
此外,巨大存量“保交楼”或将持续两三年,在政策支持和房地产企业自身降杠杆、降负债情况下,房地产竣工有望重回10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二手房交易回暖及“带押过户”的推进,二手房的成交量或将得以维持,这为家电消费提供了空间。
在行业环境及家电消费政策加持下,家电行业销售和成本的改善值得期待,从一季度业绩预告看,以空调为代表的白电、小家电和厨电开始受益,其盈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进一步分析如下。
超预期的业绩VS低估值
一季报的业绩预告掀开了家电股业绩超预期的可能。
主营小家电的小熊电器公告称,凭借创新的产品研发、优质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产品体验,公司一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5%至30%,盈利为1.51亿元至1.7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4亿元增长45%至65%。
而海信家电和长虹美菱属于大家电的白色家电赛道。长虹美菱主营为冰箱、空调、洗衣机及厨卫小家电等,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1.05亿元至1.35亿元,同比增长1940%至2500%。
另一白电公司海信家电一季度盈利为5.33亿元至6.25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00%至135%,主要受益于渠道、产品结构改善、优化供应链等。
据中金公司统计,家电股的估值与地产周期密切相关,2009年以来家电板块经历了5次地产调整周期;本次调整自2021年开始,时间周期较长,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伴随地产销售大幅下滑、部分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家电板块估值明显下移;2021年,申万家电板块指数下跌19.54%,2022年下跌10.44%,两年的跌幅接近30%,这是非常罕见的。
相对于白酒、啤酒等食品饮料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常见的30倍市盈率估值,多数家电龙头公司的市盈率不足15倍;从PEG角度看,上述食品饮料龙头常在2以上,而多数家电龙头尚在1附近。
受2022年年底的疫情管控措施优化、地产政策呵护、外资回补等因素刺激,家电板块在2022年10月见底后逐步反弹,涨幅主要集中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1月。
光大证券认为,以10年为周期,截至2022年4月14日,家电板块PE(TTM)处于27%分位,风险溢价处于86%分位,后续的上涨催化剂包含一季报业绩和经济复苏超预期。
短线逻辑:外需稳定和成本下降
凭借完善的供应链、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快速迭代产品的能力,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韧性。
2023年一季度的海外出口超预期或许是一个反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3月,中国出口总值(美元)同比增加14.8%,Wind一致预期为-5%。其中2023年3月,家用电器出口量为3.21亿台,同比增长24%(1-3月同比-2.8%);出口额为5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0%(1-3月累计同比+3.2%)。家电出口量及出口额自2021年11月以来在同比增长。
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中国家电在全球制造份额已达40%以上,而自主品牌(含收购)份额不足20%,在欧美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均很大。
一季度,家用电器出口金额为1412亿元,同比增加3.2%,高于锂电池和光伏的出口额。
而在2022年,家电出口金额同比出现逐月下滑的态势,这种趋势在2023年得以逆转。
成本下降是家电盈利修复的另一推手。家电产品中,空调、冰箱主要由铜、注塑件和不锈钢组成,洗衣机主要由不锈钢和ABS组成,小家电主要由塑料、五金制品和玻璃组成。过去半年多时间以来,诸如冷轧板、铜、铝等家用电器的核心原材料价格自2022年6月开始回落。
有券商认为,考虑到价格的基数效应,成本红利自2022年三季度开始体现在报表中,并可能延续至2023年年中。
此外,芯片价格的下降对家电股的业绩也有所帮助。
2020年之前,国内家电芯片市场规模约500亿元,而随着2020年下半年消费电子的繁荣,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家电企业的芯片采购规模会继续扩大,以美的集团为例,其2021年芯片采购额达到70亿元。但此后由于消费电子低迷及扩产凶猛,芯片价格在2021年四季度开始出现颓势,并在202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有助于削减家电企业的成本。
保交楼提供中期逻辑支撑
家电的国内需求与地产周期关系密切。
据天风证券统计,家电板块自2008年起有四轮投资收益周期,第一个周期为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绝对收益为120%,超额收益为105%,主要受“三大政策”刺激大家电渗透率快速提升;第二次是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虽然遭遇了刺激政策退出和地产调控减弱的双重冲击,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家电股期间的绝对收益为259%,超额收益为153%;第三次为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2016年开始的棚改政策推升地产销售,拉动大家电消费,绝对收益为124%,超额收益为76%;第四次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绝对收益是107%,超额收益为29%,在棚改政策退出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家电白马股行情出现。过去四次的超额正收益至少两次与地产周期相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房屋竣工面积为1.94亿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增长14.7%,较1-2月的8%增速大幅加快。
2016年至2022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分别为10.61亿平方米、10.15亿平方米、9.44亿平方米、9.59亿平方米、9.12亿平方米、10.14亿平方米和8.62亿平方米,2022年创下2011年来的12年新低之后,在“保交楼”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推动下,再结合一季度的房地产竣工面积数据看,2023年的房屋竣工面积比2022年将会有大幅提升,有望恢复到10亿平方米以上。
在2016年之前,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差维持在2亿平方米左右,此后房地产商过度重视销售、忽视竣工,也不乏把预售资金用于拿地的行为,行业走向了高杠杆模式。自2016年至2021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出现了较大跃升,2016年为15.7亿平方米,2017年为16.9亿平方米,2018年至2021年维持在17亿平方米至18亿平方米,但同期的竣工却维持在9亿至10亿平方米,由此导致这些年销售与竣工之间的差量达到数亿平方米,这产生了巨大的存量“保交楼”。
为了降低杠杆,房地产公司必须降低预售面积与竣工面积的差,可以预见,在未来两三年内,房地产商未来将保持10亿平方米以上的竣工面积,这对地产后产业链的家电股业绩构成中长期的支撑。
2023年以来,受楼市小阳春的带动,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攀升,仅成都市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就达到5.7万套,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成交量,近期监管层出台的“带押过户”或将进一步带动二手房的成交量,这同样会带动家电的消费。
目前的促销费政策也有助于家电等大宗消费品。2023年两会报告再次强调继续加大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2022年年底,深圳、武汉等地方政府发放了家电等产品的补贴,2023年4月湖北设立消费贷500亿元,首期安排300亿元,鼓励湖北省内消费者汽车购买、住房装修、家电家居耐用品等线下信贷消费。
事实上,与地产高度相关的白电、小家电和厨电均表现不错,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空调。据产业在线最新发布,2023年3月,家用空调行业排产约1750.5万台,较2022年同期生产实际上涨8%,上游转子压缩机排产同比增3.4%。
此前的1-2月,中国家用空调产量为2453万台,同比增7.7%;销量2400万台,同比增4.3%,产量和销量均获得了正增长。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F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