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行业新闻 正文

政策漏洞企业逐利 八家电企业骗补超9千万

字号:TT 2013-06-24 07:40 作者:王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家电网-HEA.CN报道: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此前几轮家电刺激政策均有企业骗取补贴的现象。但是,由国家审计署公开审计结果、公布骗补企业名单,今次还是头一回

以政策拉动市场,不仅容易透支需求,而且一些漏洞还会成为企业谋利的空子。

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审计公告显示,在去年6月起实施的节能惠民政策中,有八家知名企业骗取节能家电补贴近9062万元。其中,格力电器骗取金额最高,达2157.76万元;长岭冰箱、TCL空调、格兰仕空调、长虹空调、美的空调、乐华彩电、扬子空调,违规获得政府补贴金额依次为2093万元、1830.88万元、1779.4万元、981.78万元、118.3万元、63万元和37.72万元。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此前几轮家电刺激政策均有企业骗取补贴的现象。但是,由国家审计署公开审计结果、公布骗补企业名单,今次还是头一回。

骗补金额约占补贴总额1.4%

目前,上述八家企业都在整改中。

从 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国家实施第二轮节能惠民政策,涉及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脑等家电产品。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 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审计结果中上述八家家电企业共骗补超过9000万元,约占国家补贴总额 的1.4%。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上述骗补企业,但大多数均未做出正面回应。因此,它们是否有涉案案件和人员,以及具体的受罚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为什么不正面回应?企业多少有些难言之隐。根据公开信息报道,有一些企业如玉兔空调,已多次在政企沟通会上被点名批评,被指有骗补行为,但这次却没有被列入公布名单。

“没点名的企业,不见得就完全没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外,政府的节能补贴拨款不及时,有些地方连“家电下乡”补贴的余款都还没结清;有的地方是国家的钱拨下去了,地方财政“截流”了。

家 电只是所涉行业之一。据公告,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对2011年、2012年中央财政本级和转移支付给天津等18个省、直辖市的节能 环保类三个科目资金进行审计,延伸审计项目5044个,涉及资金621.09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资金总额的60.57%、75.85%。本次审计发 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资金16.17亿元,占延伸审计资金额的2.6%。现已归还原资金渠道2.05亿元、收回被套取骗取资金 2.14亿元,已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9起,涉案人员41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企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告中提及的套取金额,在企业申报补贴时已被发现并驳回,企业并没真正领取到这笔款项。

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此前向媒体表示,格兰仕会认真整改,企业一般根据各地经销商上报的节能产品销量来统计,今后会加强渠道管理。

三大诱因催生骗补

政策有漏洞、企业受利益驱动以及以往处罚过轻,三大诱因催生了“骗补”现象。

一 位家电业资深专家认为,首先是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心切,仓促之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难免有漏洞。其次是企业唯利是图,你有机会,我为何不利用呢?既拉动 销量,又有补贴。而且,如果一个企业带个头,行业内的信息都是相通的,其他企业不这样做就是“傻子”了。此外,以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也有企业被曝 骗补,但处罚并不重,再次面临“诱惑”就很难抗拒。“所以,造成这么大面积、这么大金额的骗补行为。”

“这次审计署首次公布骗补名单,会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奥维咨询公司助理总经理、学院院长张彦斌分析说,对企业来讲,诚信经营、遵纪守法是基本原则,这次曝光敲响了警钟,教训深刻。对于年收入上百亿、千亿的企业而言,不仅是罚款的问题,关键是品牌形象受损。

张彦斌说,这也给政府提个醒,政策制定、执行需要更周全,对企业也要有所教育、提示。

“但从行业格局、企业经营来看,这次事件不会改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张彦斌说。

上述家电业资深专家则提醒说,许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往往“走偏”。而且,家电行业经过几轮政策刺激,大幅透支了消费需求,现在市场又恢复低迷。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是有必要的,但干预要“治本”,不能只“治标”。

相关新闻

审计署:格力等家电巨头骗补近亿元

6月21日审计署发布公告,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补贴政策的过程中,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可谓拿补贴“上瘾”。

何以利国惠民的政策成了不法企业的敛财之道?弄虚作假又怎能通过层层审核?骗补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于有漏洞可钻。虽然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已经停止执行,工信部也早就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主要依据能耗物和清洁生产标准。但是,在其他行业的补贴中,会不会也还有类似现象?哪些监管存在漏洞?

“家电骗补”层出不穷,龙头企业也涉及其中。

6月21日,审计署公布了对“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包括格力、格兰仕、美的、TCL、长虹、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虽然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这两大促进家电消费的政策已经结束,但能效标识虚标等直接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在记者采访多家检测机构和能效标识定制企业时,他们均表示可以提供经过“通融”的能效标识检测结果。

龙头企业领衔骗补

家电企业骗补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根据公告,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格力电器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6.76万元,在所有企业中数额最大。此外,格兰仕、长虹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分别通过上述方式骗取节能补贴资金,金额分别为1779.4万元和981.78万元。

据披露,家电企业套取补贴主要方式是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记者没有拨通格力等骗补企业的电话。有媒体报道称,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2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兰仕高度重视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目前正在确认相关信息,同时会认真整改。”

陆骥烈坦承,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客观上反映了多个行业的普遍状况,一部分骗补金额较大的甚至涉嫌刑事问题,还有一些情况相对复杂,客观上反映了相关企业在管理和监督上的难点。

补贴方式难遏漏洞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家电消费的补贴政策,具体有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以补贴促进消费的办法是骗补难以遏止的主要原因。

天津一位家电卖场的销售主管包博就表示,这次骗补多聚集于空调领域,就跟空调企业的商业特征有关。他介绍说,空调销售在总公司之下,还有分公司、经销商、代理商,商业流通链太长,无论是企业总部还是终端销售都很难将信息全部掌握,正是这种不透明导致骗补的发生。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导致无论是直接将资金注入消费环节,还是补贴给厂家都会出现漏洞,而在近5年时间的持续刺激消费下,补贴方式应该画一个句号了。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家电的一系列补贴政策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让不少家电企业患上了政策补贴依赖症。 “如果仅仅依靠补贴政策让消费者多掏腰包,是对扩大消费政策的误解。企业加快自己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科技驱动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才是好的发展方向。”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也表示,补贴政策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干扰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产能过剩等方面。如果企业患上了政策依赖病,必将失去市场竞争的活力,不应将特殊政策常态化。

事实也是如此,从今年6月1日起,伴随节能补贴的结束,家电领域已经彻底告别财政补贴刺激时代。

能效标识造假泛滥

此前,能效等级与去年5月颁发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直接挂钩,达到一级、二级能耗标准的家电将得到政府补贴。包博说,尽管节能补贴已经结束,但是目前家电节能概念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了。

在这一背景下,能效标识仍然被家电企业所看重。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表述,我国目前实行的制度是“由产品生产者自行检测产品能效,并依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自行确定标识信息,自行印制和粘贴标识,向相关授权单位备案,并对标识信息准确性负责,接受监督检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网上有多家企业都表示“专业生产中国能效标识不干胶标签”,记者以一家小家电企业老板的身份询问一位蔡姓店主时,他表示, “我们只负责生产标签,价格为1毛钱一张。”如果有客户想购买一级能效标识标签,他们就可以提供印刷,至于客户产品能否真的达到一级能效,他们并不需要客 户提供能效检测证书。“这样违法么?”记者问。“我们没关系的,你们可能会违法吧。”蔡姓店主回答。

而获取能效标识认证也并非难事, 比如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记者发现有很多公司发布信息称可提供能效标识证明。记者拨通其中一家的电话,问其能否提供检测,对方表示可以。“是可以通融的那 种还是正规的检测?”对方回答说,“是可以通融那种”。“既然现在节能补贴等刺激政策已经取消,能效标识有何作用呢?”对方表示,有高的能效标识,你的产 品也好卖啊。

按照《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违反能效标识规定的,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志;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如此低的处罚标准,对于财大气粗的家电企业而言,难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不少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整顿家电行业能效标识虚高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将是最有效的途径。(每日经济新闻/胡健)

相关新闻

8家电企业骗取节能补贴逾9000万

 

京华时报制图任梦真

根据上周五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一份审计公告,格力、TCL、格兰仕、美的等8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

根 据审计署的数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而这8家家电企业骗补金额合计占到国家补贴金额的 1.4%。其中格力违规获补2157.76万元,位居“榜首”,TCL、格兰仕以1830.88万元、1779.4万元的骗补金额紧随其后,长虹、美的等 知名家电企业也“榜上有名”。

格兰仕集团新闻发言人陆骥烈表示,家电企业一般根据各地经销商上报的节能产品销售数量来统计总体销售数量, 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企业会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不过某知名空调品牌下属经销商透露,每个月的销售数据都是厂商授意“做手脚”,把货压在经销商的仓 库里并虚增销量,以获得更多补贴。除了格兰仕以外,格力、TCL等厂商均拒绝回应。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指出,虚增销量只是家电企业骗补手段之一,更加恶劣的是,有些家电企业通过对产品能效造假,使得本不属于补贴范围的高能耗家电产品“混入”补贴名单。(京华时报/祝剑禾)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