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商业股市 行业研究 正文

折叠屏、5G手机频发:物联网时代的角色畅想

字号:TT 2019-02-22 09: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家电网-HEA.CN报道:王勇指出,“这背后依赖硬件技术的迭代速度,尤其是包括集成电路在内技术的发展。目前,这部分的核心技术我们国家可能还有一定差距。但在物联网应用层面,我们更有场景等优势。”

2月21日凌晨,三星在美国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作为真正实现量产并预告4月发售的厂商,业内评价目前为止,这算是折叠屏手机的最优表现,也将是今年折叠屏出货量最大的一家厂商。

回看近期发布的旗舰机型配置,呈现出几大趋势,包括屏幕形态多样、电池容量有所增加、屏幕指纹解锁面积加大等等。除却激活市场购买力、占位技术领先形象之外,这一定程度也可理解为是物联网时代手机厂商对智能终端角色探索的一部分。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海量覆盖和超低时延特性,令物联网成为一大重要趋势。手机作为其中主要的中控入口,也意味着手机的角色和形态要相应发生变化,比如多项指令操作和更多功能集成带来的大屏幕诉求等等。这也成为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进军物联网、争相探索折叠屏手机的一个支撑。

5G时代的手机,仍有诸多想象空间有待挖掘。

形态与配件升级

作为2019年开年的首个亮点,折叠屏首发乃至于关于技术层面的争论,都成为热议的焦点。

作为业内首家宣布可以量产且今年4月发售折叠屏手机的三星,鉴于其在屏幕、存储等方面的集成优势,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不同于其他品牌厂商选择的外折方式,三星选择了内折。究其原因,是由屏幕技术决定的。

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盛陵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三星在柔性技术方面研发多年,此前一直尚未发布折叠屏手机,或许是源于技术成熟度不够。而相比外折,内折是难度更高的方式,包括OPPO在内的主要厂商仍会需要三星供应柔性屏,而三星必然优先支持自体系内的生产,才一定程度造成其他厂商先选择了落子较为容易实现的外折式折叠屏。

“内折方式对于铰链的设计会更难。”他进一步分析,以打开书本的方式类比,在书平摊和被折叠两种形态中,屏幕的曲面距离会有所变化,意味着由于应力不同,外折方式容易造成折叠屏打开过程中屏幕的不平整。“外折弯折的过渡角度是小于内折的,因此内折对于铰链的设计方式要求更高。”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根据发布会的表述,三星此次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有三个层面的创新:解决了不同屏幕应用分工问题,特殊的封屏技术掩盖了折叠部位显示效果略差的影响,以及配备六摄像头带来多摄应用的落地。“现在来看,三星这款折叠屏手机算较为成功的,价格也并不算贵。”

屏幕算是目前较为显性的改变。相比往年,众多手机厂商正着力通过手机部件频密地升级,换取更好的体验,从而吸引换机诉求。

比如在MWC前期的预热时段,vivo刚分拆出的子品牌iQOO接连发声,暗示旗下高端产品将搭载4000毫安超大容量电池。目前为止,主流厂商旗舰机型手机电池容量多在3500毫安上下浮动,仅华为实现了将电池容量超过4000毫安的案例,手机厂商更多将技术放在了闪充速度上。

电池也是近年来升级较难的一大部件。此前华为曾宣布在石墨烯电池层面研发有重大突破,但目前量产机型中,主要的材料仍为锂离子电池。三星此次推出的折叠屏虽然突破4000毫安电池容量,但根本是在于三星配置了两块2000毫安左右的电池才得以实现。

盛陵海向记者表示,目前手机厂商在电池层面并未有大突破,仍在锂离子材料范畴内完成,最多是电极材料应用上有所差别。而能够实现突破4000毫安,他指出,是源于手机屏幕在2018年开始有所增大,意味着电池面积也可以相应增大,而近期手机厂商也不再过多强调手机本身的厚薄问题,厚度放开也助推电池的容量可以有所增加,但这仍不算飞跃性的变化。

“如果开始真正应用新材料电池,将电池密度提高几个点,寿命也相应提高,才能算是电池技术的突破。”他评价道。

孙燕飙则指出,在电池可以变大之外,3D曲面屏手机的应用是另一助推因素。他解释道,锂电池的形状相对可以随着手机的形态有所变异,而此前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技术在手机端的应用,也由于其能够自发光,一定程度减轻了手机的耗电问题。目前石墨烯技术在手机端,仅用在了散热环节。

此外一个亮点,是屏幕指纹技术。三星在此次发布的新品中,首次应用到了超声波屏幕指纹技术,而国内厂商目前仍主要聚焦在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面。后者的技术目前在国内IC设计厂商中已有所掌握,且入局者在增多,而前者的技术提供者主要是高通 ,也由于超声波识别技术成本较高,目前并未有国产手机厂商真正推出应用。

新的趋势在于,厂商纷纷考虑将屏幕指纹技术的解锁面积扩大。OPPO在2018年末的技术沟通会上就发布了一款光域屏幕指纹技术,将有效识别区域达到目前主流光学方案的15倍,并支持双指识别。vivo在2019年初的APEC大会上则表示,通过配备覆盖整个屏幕的指纹传感器,实现了全屏幕指纹识别。

不过这都意味着手机成本的提高。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大面积屏下指纹方案可以支持任意位置解锁,双指解锁等。还可实现APP指纹锁功能,提升系统安全性。但据产业链验证,目前大面积屏下指纹方案的模组成本在20美元以上。首批应用机型将在旗舰机上,有望在正式推出半年后下沉到中端系列产品中。

迎接物联网时代

在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主要的中控入口,将承担连接并控制更多智能终端的作用。

也正是对于手机的依赖度日益提高,而手机本身的升级导致换机周期延长,一定程度引发厂商们在不断找寻更多手机形态和零部件革新的亮点,推动市场成长。

如果说通信技术从2G到4G的迭代过程中,也引发手机应用从文字到图像拓展到音视频,在硬件端则是逐渐从按键到全触屏方式的升级,5G时代或许也将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虽然在接下来的MWC期间,将陆续有5G手机被发布,但物联网乃至于5G时代,智能终端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尚未显露雏形,也便意味着未来手机角色和形态的发展方向仍有诸多未知性。

为此,展微电子CEO王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他的思考。他指出,从用途来说,物联网快速发展后,手机将从传统的数据生产者转化为数据消费者。数据更多来自于各种联网的传感器,大量数据开始自动化产生。在这个层面,手机更多成为了浏览工具。

在此基础上添加AI技术后,会发现数据收集和统计变得更加智能化,类似门店运营报告的表格分析也不再需要人参与完成。

同时,随着AI在手机端的越发智能,通过收集人类日常行为数据,未来手机或许也可以自主帮助人类实现点餐等日常交互行为,而不再需要人为选择。

另一方面,万物互联意味着人类注意力的核心或许不仅在于手机,而到了更多智能终端层面。

物联网业内人士进一步向记者指出,机器人、智能音箱未来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大手机”概念。意味着手机同样重要,但注意力可以被分流,进入更智慧化的生活。

这显示出“手机”形态多样性的想象空间。当然,这种形态变化仍需要时间酝酿。王勇指出,“这背后依赖硬件技术的迭代速度,尤其是包括集成电路在内技术的发展。目前,这部分的核心技术我们国家可能还有一定差距。但在物联网应用层面,我们更有场景等优势。”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L组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