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近日,多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对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进行盘点分析,其中多数企业业绩呈复苏态势,如重庆百货、王府井集团、合肥百货、新华百货等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上升,但也有部分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润同比下降,最高降幅甚至超过35%。
近日,王府井集团、合肥百货、重庆百货、新世界等多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相继发布2023年三季报,百货业业绩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也有企业面临同比亏损、门店减少等困境,亟须通过转型探索找到高质量发展之路。
百货上市公司三季报出炉
近日,多家百货零售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对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进行盘点分析,其中多数企业业绩呈复苏态势,如重庆百货、王府井集团、合肥百货、新华百货等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上升,但也有部分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润同比下降,最高降幅甚至超过3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上持续恢复向好,尤其是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从消费情况来看,前三季度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以及居民消费支出,都保持了持续回稳向好态势。在消费复苏的作用下,市场活力有所增强,不少实体零售企业正在逐渐迎回客流。
然而,与主打高性价比的奥莱与提供“一站式吃喝玩乐购”体验的购物中心相比,可以看到百货业态复苏步伐相对滞后。
例如,王府井集团10月27日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约92.65亿元,同比增长9.44%,报告期内业绩总体恢复较为稳健。但分业态看,百货业态总体恢复力度较弱,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明显落后于旗下奥莱、购物中心业态。
王府井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晴在《王府井集团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分析会报告》中进一步表示,百货店会员与非会员成交意愿普遍不强,业态消费热度普遍降低,百货门店毛利率持续下滑。
在电商与新型购物中心的“夹击”之下,传统百货企业“有点难”。30岁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26岁的上海置地广场、18岁的武汉新世界百货武昌店、15岁的新华都百货福州宝龙店、14岁的武汉大洋百货汉阳店……今年以来,老牌百货阵营频频“减员”,已有多家门店因物业租约到期、经营不善、经营策略调整等原因宣告结束营业。事实上,在正式闭店的消息传出之前,许多老店早已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从体验着手提升竞争力
“以前很喜欢逛,留下了不少回忆,但有几年没去过了。”社交平台上消费者的声音映射出老牌百货的窘境——从20世纪90年代“摩登范儿”的明星商场、约会胜地,到年轻人眼里“跟不上时代”的老商场,不少经营已久的百货门店都存在着业态单一、设施陈旧、品牌过时等问题,因此被“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抛在了脑后。
“现在逛街主要是花钱吃饭、喝奶茶、看电影,因为大部分牌子在网店其实都可以买到,折扣力度也更大。”95后消费者于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比起传统百货来,她平时更喜欢去更新潮的购物中心,“先在网上看看这家商场里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店”。
从风靡一时到门庭冷落,百货企业的路越走越窄了吗?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化”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但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百货企业想要“活得好”仍需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随着零售市场的快速迭代发展,形成业态的边界感越来越模糊,我们以往强调以‘业态’划分经营类别是远远不够的。”王府井集团总裁尚喜平在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分析会上表示,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不等人,按照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免税来定义门店,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因此,王府井集团各门店将结合所在区域、商圈找准自身的定位、风格与客群画像,按照“一店一生态”的定位打造“消费体验场景融合生态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百货企业选择加码购物体验,在门店布局上更多地引入餐饮、书店、儿童乐园、美容美发、养生服务等体验类业态,经常举办市集、快闪、主题展览等活动,在有效激活空置面积的同时,给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到店理由。也有企业走出了老百货转型“新物种”的创新发展之路,如年初重装亮相的上海百联ZX创趣场,聚焦垂直细分客群,打造业内少有的二次元文化主题商业体,用“年轻力”赢得了客流与销售额的双丰收。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电商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轻松搭建24小时营业的“万货商场”,实体百货企业在售卖商品这件事上已经很难做到更全、更快、更便宜,但可以深耕场景化体验,为消费者带来线下特有的惊喜,同时加强数字化建设,“扬长补短”激活新增长动能。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