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内文页
内文页
首页 新闻频道 Insider深度内幕 Insiders 正文

中国家电企业全球化跃迁

字号:TT 2025-07-15 09:50 来源:中国电子报

家电网-HEA.CN报道: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近日表示,中国制造未来在海外最大的增量空间大概率来自新兴市场。他对中国企业出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走高端化路径,在海外推出高端产品、打造高端品牌;二是践行本土化理念,实现本土研发、本土生产、本土营销;三是通过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赋能当地产业链,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共赢共享,从而实现自身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拓展再落一子。近日,日本船井电机宣布,拟将部分电视业务转让给创维集团。后者通过技术专利和渠道资源的整合,将为其在北美的业务拓展奠定新基础。

创维全球化跃迁新尝试的背后,映射出中国家电企业从东南亚建厂,到收购日本、欧洲品牌,再到加强海外本土化品牌营销的出海升级路径。当前,中国家电企业出海战略悄然转向聚焦核心主业、补强短板、对冲系统性风险,“深度本地化”成为竞逐焦点。

“下南洋”进入3.0阶段

6月10日,TCL智家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其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方案,确定投资地点为泰国春武里府,投资主体为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额约为6.8亿元,预计新增冷柜年产能30万台,新增冰箱年产能140万台,建设周期分别为8~12个月与18~24个月。

6月3日,爱仕达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爱仕达(香港)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孙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并投资建设炊具、小家电和工业机器人项目,项目总投资拟不超过1.5亿元。近年来,爱仕达加快全球化布局,2024年其外销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从2023年的39.01%提升至45.80%。

5月中旬,澳柯玛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子公司,并新建年产50万台冰箱(柜)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据澳柯玛透露,本次对外投资建设项目属于公司制冷主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扩大规模,不仅可以满足印尼本地市场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而且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增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

时间再向前追溯到2024年8月,海尔智家在泰国春武里空调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整体规划年产能600万套,主要生产分体式空调、家庭中央空调、房车空调、移动式空调及窗机等全系列产品,一期计划将于2025年9月建成投产。

近两年来东南亚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布局产能的热土。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上述趋势源自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家电企业聚焦主业,完善全球产业布局;二是要通过建立海外供应能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扩张需求;三是灵活应对宏观经济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家电企业热衷于“下南洋”,从本质看是在“重构”,其核心战略目标是围绕全球市场的产能重新配置与成本结构的优化,推动企业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阶段跃升。

回顾历史,中国家电企业“下南洋”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记者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的发展已进入3.0阶段。”

2017年前,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开拓主要是大企业全球化在当地“试水”海外生产和自主品牌业务,如TCL把其第一家海外彩电工厂设在越南。 

2018年至2023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将吸尘器等被征高关税产品的部分生产布局到东南亚。2024年至今,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全面投资,不仅为了规避关税风险,归根结底还是看好朝气蓬勃的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有6.7亿人口,约为中国人口数量的一半。AVI DATA创始人、CEO文建平向记者分析道,东南亚在中国企业全球化版图中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是规避贸易风险的跳板,更是海外业务的新增长点,中国家电企业以绿地投资等形式快速切入东南亚高增长市场,通过本地化产能直接承接区域消费升级红利。

中国家电品牌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提升。海尔家用空调、东芝(美的旗下品牌)冰箱在泰国市场,以及TCL在越南彩电市场都在向行业领先地位迈进。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将在东南亚梯度布局产能体系,比如,在越南基地聚焦高本地化率的高价值产品(如变频空调、智能冰箱),低附加值订单向印尼、泰国布局,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及关税优势。

“以资本换时间”

7月2日,有报道称,日本船井电机在东京宣布将飞利浦品牌北美电视业务等打包移交至创维集团手中,创维集团将全面接手飞利浦品牌电视在北美的销售业务。此举意味着,创维通过技术专利和渠道资源的整合,将实现“技术高端化”与“市场本土化”的双重突破,为其在北美的业务拓展奠定新基础。

欧美地区是中国家用电器,尤其是白电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持续加速欧美市场的布局。

6月3日,海尔智家宣布完成对匈牙利暖通领域重要企业KLIMA KFT的全盘收购,匈牙利是连接东西欧市场的战略枢纽及欧盟内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此举将加速海尔在整个区域的暖通解决方案的推广进程。

近年来,国际化动作频频的美的集团,在2月与欧洲知名建筑设备供应商ARBONIAAG(ARBN.SW)签署相关交割文件,成功完成对其旗下的气候部门ARBONIA climate的收购交割。4月末,美的以10亿欧元完成对欧洲厨电品牌Teka集团的收购(不含Teka俄罗斯子公司)。5月,美的收购荷兰智能室内气候解决方案企业喜德瑞热能集团中国现有业务,并为喜德瑞海外市场提供锅炉产品及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美的收购Teka既能规避本土消费者的品牌认知障碍,又能快速切入高端市场,是美的攻占欧洲高端市场的关键一子,亦暗含美的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应对——例如规避欧盟碳关税(CBAM)和反倾销调查以及提供地缘政治风险对冲。

从渠道、技术等维度来看,Teka的全球化资源与美的可形成多维互补。比如在渠道网络方面,Teka的10个生产基地覆盖欧洲、亚洲和美洲,尤其是墨西哥工厂可联动美的国内供应链。从技术角度来看,Teka在嵌入式烤箱、不锈钢水槽等领域拥有127项专利,其核心的烤箱油脂分解技术将补足美的高端厨电技术短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家电企业以收购本土企业进军欧美市场,是用资本换时间的典型做法——通过并购百年品牌直接获取市场入场券。文建平向记者分析道,家电企业正在抢占区域市场增长红利,借力对欧美成熟企业的战略并购,系统性获取其在市场的成熟渠道、品牌与供应链资源,实现“技术-产能-渠道”三位一体的高效跨域布局。

回顾以前,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收并购杠杆有时候很高,而现在面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收并购已经完全聚焦与主业协同性极强的资产,家电企业的收并购将更审慎、更注重投资回报确定性和战略契合度。

从“产能落地”到“市场深耕”

2024年财报显示,美的、海尔、格力三家头部家电企业的海外营收合计超过3400亿元,其中美的以1690亿元领跑,海尔海外收入占比突破50%,格力增速达13.25%。

如此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在于上述企业的海外投资建厂。

5月28日,海尔智家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品牌启幕暨新品发布会,宣布海尔在越南市场开启双品牌战略,海尔品牌正式进入越南市场,现场发布了L+、中子、X系列三款海尔高端洗衣机新品,并与越南头部家电零售平台DMX达成战略合作。5月29日,首批DMX海尔洗衣机品牌门店开业,6月将再增50家品牌展台,年内目标150家。

海尔智家将新一轮海外市场的重点放在本地渠道网络完善层面,显然是希望将自身在海外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加速转化为市场销量。这也映射出在全球化竞争的下半场,家电企业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出口或初级产能合作,“深度本地化”成为竞逐焦点。

记者了解到,TCL通过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布局墨西哥制造基地等方式,保证北美市场产品个性化需求和供应,目前TCL电视在北美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

“今年以来家电企业的海外扩张,由相对粗放的规模扩张、市场试探和品牌投放,转向更加精准、聚焦的深耕与系统性风险对冲的策略。我认为今年打法的关键词是‘主类相关、风险对冲、存量升级、增长避险、整合资产’。”文建平向记者分析道。

以前中国家电企业的打法目标就是规模增长,更侧重于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或进入新品类,有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布局,而收并购主要目的也仅仅是在于快速获取国际知名品牌,打开新销售市场。

现阶段,中国家电企业的出海战略已升级为高度聚焦于现有核心主业、补强短板的“双轨+双闭环”模式:一方面,抓住东南亚市场这一区域增长引擎,同时一定程度规避关税壁垒;另一方面,对欧美市场的深度开发与渠道扎根正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企业通过收购欧美品牌快速获取本土化网络、品牌和渠道等资产,同时投入研发、生产与人才本地化,实现从“产能落地”到“市场深耕”的质变。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近日表示,中国制造未来在海外最大的增量空间大概率来自新兴市场。他对中国企业出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走高端化路径,在海外推出高端产品、打造高端品牌;二是践行本土化理念,实现本土研发、本土生产、本土营销;三是通过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赋能当地产业链,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共赢共享,从而实现自身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E组

万和1026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