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行业新闻 正文

“电子人”立法 机器人取代人工有人恐慌有人幻想

字号:TT 2017-03-11 12:52 作者:HEA.CN 来源:家电网

家电网-HEA.CN报道:在自动化的美国,大多数体力劳动者都将被机器人取代;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汽车司机、卡车司机、快递员和飞行员将被淘汰

【家电网 HEA 2017年3月11日原创】最近关于机器人的消息挺多的,但是正如谷歌X实验室的那位会跳高的“哥们”,似乎仍没有发挥出人工智能的真实水平。但是自从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做一些流水线型的重复性工作后,尤其是导致美国大量工人下岗,从网友到专家都深深感到了机器人“向人类世界下挑战书”的威胁,甚至有人表示:“机器人要觉醒了。”

事实上,这部分人忽略了一点,机器人背后站着的是它的“监护人”——设计师、科学家研发团队、技术人员,还有写编程的,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怎么走还是有他们来决定的。同时,社会因素、经济成本、道德约束及文明程度等诸多复杂因素都在制约着机器人完全代替人类工作,而人类“坐着数钱”、游手好闲。

“电子人”立法 人类世界为何恐慌?

即便人工智能还没摆平机器人,但一向具有“忧患意识”的欧盟在一月份就已经要开始给机器立法了,目的还是“防止机器人掌控人类。”有网友吐槽“美国大片看多了。”实际上人类一直都在担忧机器人叛变的剧情走向,因此欧盟的机器人治理提案中建议给机器人一个合法的身份,即所谓的“电子人”,类似于电子狗之类的合法身份。

既然机器人已经拥有了“身份证”,还要抢人类的工作,提案于是建议机器人的监护人要为此纳税。工业流水线自动化是趋势,而盖房子的工人从远处望去可能会是一只只长得像谷歌网红的”电子人”悬挂在几十层高的施工现场砌墙,而建桥等大型工程则需要机器人带着3D打印技术前往。但回头看看目前仍然处于扫地机器人阶段和只会跳高的Handle,机器人掌控人类世界似乎还看不到痕迹。

更多的人担心的不是机器人“掌控世界”,而是“人类终将被自己毁灭,机器接手了人类太多工作,懒惰将使人类退化”;也有人认为:“人类的懒惰,是科技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目前的许多智能设备在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让人类慢慢地进入“坐着别动,我来”的时代,并且指向了一点:人类可以坐着不动从办公室回到了家,坐着不动便刷了牙、穿了衣服出了门,自动驾驶为人类服务,人类周边所有的事物都拥有了自动程序,人类基本上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和必要性,事情已经摆平。

机器人完全替代人工的成本想过吗

在自动化的美国,大多数体力劳动者都将被机器人取代;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汽车司机、卡车司机、快递员和飞行员将被淘汰;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数学家们崇尚的迷人算法渐渐变得全知全能,医生做手术开始用更加先进的自动探测设备、企业开始大量裁员谋求工业自动化,说不定读者每天看的报纸也是机器人自动编写的,让会讲故事的《华尔街日报》都为之黯然失色。而从事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们一边创建完全自动化的未来而努力,一边开始恐惧人类还能否掌控一切。但是目前来看。工厂和办公室里的程式化工作最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冲击。

实际上欧盟的顾虑是全社会的顾虑,科技进步在一些国家的一些岗位上已经造成了混乱和恐惧。当人工智能代替人工,人类是否还需要“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而不是“光吃不干躺着拿钱”?以此来保证人类的普遍基本收入。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从业者和思想家在开始支持这一想法,它就是“ U.B.I. 计划”。

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不工作”社会,似乎进入了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当人类社会不再需要“工作”这个词时,不劳而获的意义便开始被人类探讨,既然没有了工作,那么世界只有一种人:“保证人工智能持续工作的科学家。”上述所有猜想均建立在人类的文明足够支撑得起来科技的进步,及机器人为人类世界服务的前提下。

不过,有人说,如果人工智能足够完美,完全和人类没有二致的时候,说明机器人已经拥有了人类的妒忌、小心眼、贪婪、懒惰、欲念等。也有人说,机器都是编程的,因此人类是永远在人为干预机器人的智能走向,为人类所用,因此,以上猜想实际上在正在为机器人写程序而抓耳挠腮目光呆滞的程序员而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们说的这些不干活白拿钱的事情挺好的,但是我现在卡在这个代码里了,我得掉多少头发才能设计出你们口中未来的机器人?”

机器人挑战人类之前 它还得听造物主的话

机器人的设计者决定着机器人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而设计者需要面对的是诸多的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因此机器人倾向于何种智能程度和为人类处理哪些事情,带有设计者的主观想法。

经济成本、劳动力市场、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态度等重要因素都要被考量,机器人带来的好玩又恐慌的世界并不会马上到来,起码要“经过人类同意”。当自动驾驶要取代卡车司机的时候,首选需要的是花上万亿美金去淘汰现有的卡车体系,同时解雇庞大的司机群体,然后购买价值昂贵的自动驾驶卡车,而花大笔钱去改变这个体系的人或者机构、企业会是谁呢?没人会这么做,因为会有大量的司机群体下岗,会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和对下岗造成的社会问题。

自动化具有着作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引擎的一面,如若不能让经济增长,便是不好的,一切为人类社会服务。目前来看,越来越像人类的机器人带来的好处仍然大于其带来的恐慌,机器人按照套路出牌,而人类世界的规则常常依靠“出其不意”和“出奇制胜”。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