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Insider深度内幕 Insiders 正文

任正非再度回应一切:华为的“危”与“机”

字号:TT 2019-05-22 10:27 作者:倪雨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家电网-HEA.CN报道:任正非表示,5G领域不受影响,也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同时他强调:“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如果美国企业去华盛顿申请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卖给它。华为是没有供应困难的。”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

华为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美国的禁令和科技的博弈直指华为核心业务。

5月2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身着蓝色西装,白色衬衫,75岁的任正非一如既往地笑容可掬,精神矍铄。

现场,有关华为的所有热点问题,任正非不回避,不虚饰,坦诚、直率。当进行到两个小时后,主持人担心任正非累了想结束采访,任正非却说:“没事,大家有问题继续问。”

今年,任正非更多地走向台前,美国的“封锁”也更加凌厉。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美国企业不能给华为供货。5月21日,美国又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

但任正非却对记者说道:“90天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过去这些年,我们要感谢美国公司,教会了我们走路。大量零部件、器件提供给我们。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在帮我们说话,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共命运的。美国政治家低估了华为,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封锁的路线,来对中国ICT产业进行降维打击,并且做好了自己也元气大伤的准备。

任正非表示,5G领域不受影响,也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同时他强调:“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如果美国企业去华盛顿申请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卖给它。华为是没有供应困难的。”

这场围绕半导体、5G的人类底层技术战,还在继续。

技术封锁和人才竞争

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为何华为、中国市场让美国感到威胁,不惜全力进行技术阻击?回看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也有过半导体大战。

相较而言,日本是一个拥有高技术的小市场,而中国是拥有高技术的大市场。在具备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内部市场巨大,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甚至在不拓展外部市场的情况下,也可以活下来。

这让一直垄断尖端技术的美国感到恐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只剩下技术封锁这个路线,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行战略试探。

有不少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各种各样的技术封锁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

美国杜克大学终身副教授陈怡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美国本来就是要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逼迫产业链转移。同时,美国刚出台了新的绿卡改革方案,对中国、伊朗等国家的留学收紧,对技术人才绿卡放宽。”

在华为被列入清单的同一天,美国绿卡改革方案出台,以技能为基础的移民配额从12%上升至57%。人才的争夺战越发激烈。

华为能够发展至如此规模,离不开任正非一开始制定的人才策略。创立初始,就高薪招揽人才,用高收入刺激高技术人才。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也是独特的,这也是高科技人才现在还源源不断进入华为的重要因素。

人才的抢夺才是真正的竞争。如今在海外,华为拥有多个研究院,聚集了全球的科技人才。

在采访中,任正非也说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如果他们受到排挤,拥抱他们进入中国,他们就会在底层平台上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他说。

千亿研发炮击“城墙口”

事实上,华为很早就学习并引进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任正非也曾带领团队前往美国企业学习。如今“师傅”却来封锁这家穿过“美国鞋”、又“中西结合”的企业。而华为又如何接招并进行反击?

任正非作为深谋远虑的老一辈企业家,眼光长远。首先,华为很早就在践行IBM管理模式(连续性模式)和备胎策略。

任正非说道:“第一,业务连续性和‘备胎’是一致的,备胎就是保证在车子抛锚时换一个轮胎还能开。连续性也是一步步实现的,其实很多东西已经投产了。投产的时候不排外,外面的货订一半。我曾经有篇文章说,每年至少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去排斥和抵制。”

任正非表示,“备胎”现在变成一个新名词,在华为公司是很正常的行为。在美国发禁令的那天晚上,海思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信中表示,之前的备胎,一夜转正。“她憋不住了。这些年她很难受,做那么多年都不能把脑袋昂起来。”任正非说。

任正非也提到,海思永远不会独立,它就是主战部队里的“加油车”、“担架队”、“架桥队”,不是主战部队。

同时,任正非也在辩证地看待备胎问题:“如果都用‘备胎’,就是体现了你们所说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备胎好用,为什么不用?’‘备胎、备胎,胎不坏,为什么要用?”

对于研发的投入,是华为的另一条护城河。

对于备胎的资金投入情况,任正非表示:“实在是太多了,我说不清楚。‘正胎’和‘备胎’的预算和人力编制是一起拨给他们的,以前预算分配以‘正胎’为主,现在以‘备胎’为主。”

“我们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而且我们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他说。

除了有Plan B和持续研发,华为也呈现了开放和强势并存的姿态。今年以来,不仅任正非多次走向台前和外界对话,阐述华为的立场和策略。华为也邀请了更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甚至开放股权屋供记者查询。

任正非(资料图)

新一轮挑战

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2018年,总营收跨过了1000亿美元,手机业务在全球稳定在前三,5G技术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相比以往遇到的挑战,此时的外部环境背景虽然复杂,但公司内部来说,大盘稳健。

虽然华为有各种备案,但是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产业链,所有环节都要自己掌握不太可能的。ICT产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有四个重要阶段。

从1987年到1997年是华为“活下去”的艰苦创业阶段。

1998年是华为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华为公司基本法》面世,产值也达到了100亿元。同时,华为更迅速地走向了国际市场。进入2000年之后,外部情况急转直下,随着美国IT泡沫的爆发,2001年-2002年华为内外交困,任正非知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就是那时所写的。2003年,思科诉讼大战来袭,也成为了华为的转折点,在诉讼和解后,华为势如破竹,进入欧洲、日本、美洲等市场。

任正非在现场谈道:“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今天大家憋不住了,就喊出口号,要‘争雄世界’、‘世界第一’。以前我们是不允许喊的,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与美国迟早有冲突。为了避免这个冲突,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也很犹豫,能不能戴顶‘牛仔帽’,我们曾经准备以100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合同签订了,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就等对方董事会批准。”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司董事会换届,新董事长比较短视,拒绝了这项收购,收购就没有完成。我告诉他们,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再次面临挑战,任正非首次提到“薇甘菊战略”,开启“弯道超车”,而薇甘菊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野草。2013年,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霸主。

2013年之后,华为进一步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三大业务上快马加鞭。直到2018年,消费者业务体量反超运营商业务,2019年在内部“独立”成团进行运作,内部也进行组织调整,甚至不得已也需要裁员。

2019年5G商用元年,华为再次遭遇挑战,相比此前的几次大战,愈发成熟的华为实力更加雄厚,却仍然保留着危机感。

谈及华为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任正非说道:“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S组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