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行业新闻 正文

现代版隔“墙”有耳:你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吗?

字号:TT 2020-08-24 09:04 作者:HEA.CN 来源:家电网

家电网-HEA.CN报道:倘若互联网企业和厂商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将知情权和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并保管、处理好由此获得的用户数据,对于用户来说,也能能够更放心地交出自己的数据。

【家电网HEA 8月24日原创】古有成语“隔墙有耳”,而到了现代,这只耳朵有了更先进的手段。

近日,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访谈节目中谈及个人隐私泄露话题时表示,有的手机软件会打开用户摄像头或麦克风偷偷录音,并从中找到关键词,以试图匹配用户的兴趣爱好,同时,周鸿祎还表示,从很多消费者描述的情况来看,被窃取的数据应该是被转卖了,但现在缺乏证据。

隔“机”有耳

你的手机可能要比想象中的“关心”你。

当对某个关键词在手机上进行谈论或者搜索时,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会大概率在各种推送广告当中看到这一关键词的身影。

有行业人士向西柚表示,手机应用会偷偷打开录音功能窃取用户消息已经是行业的公开秘密。大部分APP在使用前都需要先同意并勾选一份“隐私政策”,里面就包含了类似“上传并分析用户数据以便为用户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条款,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此外,大部分软件都存在过度索要权限的现象,APP提供的功能和其请求的权限不匹配,当打开软件的权限记录,大部分软件都在尝试获取你的地理位置、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开启麦克风、摄像头权力等,如果用户拒绝授予,APP就无法正常使用。

在今年的“3·15”晚会当中,央视就点名了多款存在“窃听”嫌疑的APP软件,据晚会报道,在测试的50多款APP中,其SDK插件都存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信息的情况。而在早前播出的“央视财经”中,就报道了部分用户在线下闲聊时出现的词语,之后会出现在手机应用的推送中,并由此怀疑手机APP存在窃听的行径。

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这个议题的周鸿祎所在的360,也曾陷入泄露隐私的漩涡当中。据西柚了解,2012年,360有关产品曾遭苹果APP Store全面下架,有分析认为,下架原因可能是360在个人隐私问题上触及了苹果的底线。

不止手机 它们也在窥视你的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耳朵”并不止手机一个。

此前,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被曝出存在窃听的行为,据彭博社报道,一个由亚马逊员工以及外包人员组成的团队每天都会对用户与Echo的对话进行录音并进行抄录、注释及分析,该项工作每天需要进行9小时以上,每天分析的音频片段达1000条以上,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用户的私密语音。亚马逊方面回应表示,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Echo对于用户语音的理解能力,让智能音箱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请求并为之服务。

如果说窃听仅能听到片言只语,那么用看的,其后果可能严重得多。今年年初,有用户在raddit反映,自己家中的小米米家摄像头Mijia 1080P与Nest Hub集成后却看到了别人家正在睡觉的婴儿,这样的情况令人感到害怕。事件发酵后,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谷歌方面禁止了小米所有Mi-home产品对Nest Hub的访问。事后,小米方面回应,称事故是由于近日上线的相关服务导致的BUG,只有在弱网情况下才有极小概率出现,已经暂停该服务并修复了相关的BUG。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场真人秀节目中,其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被呈现在屏幕外的观众眼前,并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而现实当中,手机、智能音箱、摄像头……一场现实版《楚门的世界》似乎正在上演。

用户应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便利or隐私,that is a question。

在2018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谈及个人信息利用问题时提到:“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受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言论一出,引发了网友热议。

而对于手机窃听话题,周鸿祎认为,手机可以进行用户录音,但前提是需要提前通告,而不是悄悄地打开麦克风。

事实上,用隐私换取便利是互联网时代躲不过的话题,用户用位置信息换来了精准的外卖、租车服务,用使用偏好换来了更精准的搜索结果以及新闻推送;然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获取用户信息后,在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之前,却反而衍生出“大数据杀熟”的新业务,此外,由于用户隐私遭泄露而出现的推销、骚扰电话、金融诈骗等报道层出不穷。

有业内人士向西柚表示,用户产生的数据、信息,使用权应由用户掌握,用个人数据换取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企业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用户信息,企业和厂商应该只是用户数据的暂时存放点,当用户拒绝或不再使用服务时,企业和厂商应该将用户数据删除,更没有权力转卖用户数据,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和厂商都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对于不了解技术细节的用户来说,甚至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因为在曝光之前,可能根本发现不了。

倘若互联网企业和厂商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将知情权和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并保管、处理好由此获得的用户数据,对于用户来说,也能能够更放心地交出自己的数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便利和隐私的冲突仍然会是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所探讨的话题。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F组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