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上,“果粉”与“安卓党”的骂战依旧喧嚣,但苹果公司的财报却用数字写下注脚。苹果公司8月1日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iPhone营收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大中华区终结七连跌,同比增长4.4%。
尽管每年iPhone发布季前后,苹果公司都会遭遇不太好的舆论,但在次年的618大促上,都会以霸榜前三的成绩证明iPhone的号召力。今年618,iPhone 16 Pro以5999元的价格登上京东手机热销榜榜首,iPhone 16、iPhone 16 Pro以及iPhone 16 Pro Max三款产品连续35天霸占前三。
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上,“果粉”与“安卓党”的骂战依旧喧嚣,但苹果公司的财报却用数字写下注脚。苹果公司8月1日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iPhone营收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大中华区终结七连跌,同比增长4.4%。
这场荒诞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苹果的独特困境:它既是舆论场上的“全民公敌”,又是消费市场里的“不败神话”。即便在安卓阵营狂卷AI、折叠屏的2025年,iPhone依然用一场教科书级的“降价+国补”组合拳,将高端市场变成自己的“护城河”。
iPhone的“护城河”
当无数舆论以“充电慢”、“信号差”、“没高刷”的痛点刺下iPhone时,苹果用户也不得不承认,购买iPhone其实也是一种妥协。
从iPhone的产品本身来看,它仍然有用户不换机的杀手锏。iOS系统的封闭性、AirPods与Apple Watch的无缝连接、iCloud与Mac的跨设备协同,将用户牢牢地捆绑在iPhone这条船上。用户更换阵营需要付出的代价,超乎想象——即便更换了其他安卓手机,仍然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回到iPhone的怀抱中。这种“生态绑架”,让针对iPhone批评声显得苍白无力。
有用户表示,“我知道iPhone没创新,但我的社交账号、照片、工作文件全在iCloud里,换手机成本太高。”这种“沉没成本效应”,让iPhone成为用户生活中“最不坏的选择”。在品牌的号召力,以及生态的捆绑下,“降价”对于用户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尤其是处于换机不换机都可以中间摇摆派。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将“国补”嘲弄为“果补”。其背后是,iPhone积极响应政策的策略。叠加国补,今年618,iPhone 16 Pro的降价幅度达2500元。
为了精准卡进国补门槛,iPhone 16 Pro降价到5999元,再叠加国补500元的补贴,让iPhone 16 Pro以5499元的价格登顶京东手机热销榜榜首。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自降身价”的策略,本质上是将苹果的“奢侈品”标签撕开一道裂缝,让中产消费者产生“薅到羊毛”的快感。
iPhone销售神话的背后是妥协的艺术。iPhone的护城河能够抵消大多数用户的抱怨,让用户仍然为iPhone买单。但苹果公司以及iPhone用户在妥协的同时,也无法无视苹果止步不前的现状。终结iPhone的不会是下一台智能手机,但苹果公司却无法保证iPhone永远不会遇到下一台iPhone。当下一个不属于苹果公司的iPhone时刻到来之时,苹果的“护城河”是否会一夜崩塌?
华丽外衣下的创新空心化
事实上,苹果公司的危机就在眼前。
苹果2025财年Q3财报的数字依然耀眼:总营收940亿美元,净利润234亿美元,毛利率46.5%。但若细看财报的“暗面”,会发现苹果正陷入“增长陷阱”。
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智能手机的微创新已经难以跳动消费者的神经,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处于停滞期。
据IDC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仅增长1.0%。今年iPhone在大中华区的增涨主要依赖“以旧换新”政策、美国市场提前购机和新兴市场的增量。但前两者都是短期因素,带来的增长也是短期的,iPhone的“收割模式”难以为继。
当微软、英伟达凭借AI芯片和云服务冲向4万亿美元市值时,苹果的AI布局却显得迟缓。尽管iOS 26集成了20余项AI功能,但用户感知度薄弱;Apple Intelligence因隐私争议在华落地受阻,而Siri的落后已成行业笑柄。而被寄予厚望的Vision Pro因高价和笨重设计沦为“极客玩具”,企业市场拓展缓慢。
杀死iPhone的会是什么?苹果的财报数字依然华丽,但背后是智能手机天花板下的增长焦虑、AI浪潮中的战略摇摆、以及“后乔布斯时代”创新动能的衰减。库克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苹果还是不是一家‘定义未来的科技公司’?”
或许答案藏在未发布的折叠屏iPhone里,藏在Vision Pro中,甚至藏在某个未被曝光的AI实验室中。但可以确定的是,苹果的下一个十年,注定是一场关乎“创新”与“守成”的史诗级博弈。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