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在这场关于“如何睡好觉”的命题中,多元的视角催生出五花八门的解法。不同于这些零散的助眠手段,智能家电正悄然入场,奉上一套覆盖“睡前-睡中-睡后”全周期的健康睡眠解决方案。
夜半三更,本该是与周公对弈的酣畅时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辗转难眠盼天明。褪黑素、酸枣仁、“还阳卧”、ASMR白噪声、“478呼吸法”……在这场关于“如何睡好觉”的命题中,多元的视角催生出五花八门的解法。不同于这些零散的助眠手段,智能家电正悄然入场,奉上一套覆盖“睡前-睡中-睡后”全周期的健康睡眠解决方案。
睡眠困境与市场觉醒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遵循着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睡眠正是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但现代社会的睡眠节奏正在打破这一自然节律。
根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指数为68.74,是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即便比过去有所好转,但睡眠状况本身并不达标。统计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高达48.5%,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夜间如厕等问题,且随年龄增长显著攀升,65岁以上人群高达73.7%。
早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就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失眠现患率上升趋势减缓。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智能家电家居企业纷纷加大在健康睡眠领域的研发投入,从关注睡眠本身延伸到睡前准备、睡中监测与调节、睡后分析与反馈全流程,提供全方位的睡眠呵护。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成功突破至5349.3亿元。
多维环境的睡眠守护
2025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从环境维度为优化睡眠质量提供科学指引。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不难看出,良好睡眠环境的营造可以从声音、光线、空气、寝具4方面着手。
在声音环境上,企业通过主动和被动双重降噪路径,为用户营造低干扰、高舒适度的睡眠环境。智能音箱能根据用户的睡眠偏好播放助眠音乐,空调、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等家电设备通过结构创新降低运行噪声,如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新一代新风空调采用四重降噪系统,将夜间运行噪声压至接近环境背景声水平。
围绕“光线”,智能家居企业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光线管理打造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智能窗帘可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或用户设定的时间表调节室内光线,营造适宜的睡眠氛围。智能照明系统则可根据需要调整光线亮度和色温,促进褪黑素分泌,帮助用户更快入睡。
聚焦“空气”,空调企业引入AI与大模型技术,为用户的个性化睡眠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AI睡眠新风,搭载全球首创的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利用毫米波雷达检测技术,识别睡眠阶段以及睡眠过程中人体体动状态,微调环境温度,提升深睡时长25%。该产品搭载的遗传学习算法能够持续学习用户的睡眠习惯,定制专属睡眠温度曲线。
松下6恒气候站全新升级系列可以通过新风、空调、调湿、除菌四大模块联合作用平衡调节室内空气,同时与支持照明系统联动控制,通过“白天清爽”“夜晚放松”等场景化模式,打造“自然疗愈”级居住体验。测试数据显示,在放松模式下运行45分钟,用户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可从0.388降至0.319,有效促进身心放松,从而更加轻松入睡。
从入眠到苏醒的全程呵护
寝具是构建健康睡眠场景的核心产品。海尔、梦百合、舒福德、慕思等品牌以智能床为核心,打造出智能床、智能床垫、智能枕的智能“三件套”,全方位呵护用户的睡眠。
针对人体在入眠前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智能床通过启用按摩、零压释压、白噪声辅助等多样化放松模式辅助睡眠。海尔推出智能床架搭配普通床垫和助眠枕、普通床架与智能床垫组合这2套智能睡眠解决方案。海尔智慧睡眠负责人形象比喻道:“两者的区别就像是柜机挂机和中央空调,功能应用不同。”智能床架集成按摩和检测功能,能够模拟观影、瑜伽、放松等多种模式,助力用户睡前放松;智能床垫则内置传感器和气囊,可自动感知并释放身体各部位压力,为用户提供精准支撑,带来舒适睡眠体验。
梦百合智能床通过播放助眠音乐和床体振动帮助用户缓解压力,并针对老年人和孕妇推出专属产品,例如具备整床升降、倾斜调节等功能的“0压智能床HC-健康关爱系列”,以及强化腰背托举和按摩功能的孕妇智能床,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入睡。
睡眠中的人体处于无意识状态,但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智能床通过配备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率、翻身次数等睡眠数据,并自动调节床体角度,以提供最佳的睡眠支撑。例如,当监测到打鼾时,智能床可以自动调整床头角度,缓解打鼾。
海尔运用领先的睡眠监测技术,通过精准捕捉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数据,结合传感器技术和AI大数据算法以及用户大数据采集应用等综合因素构建睡眠检测系统。梦百合智能床垫采用双模柔性压电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会经过专业的信号处理,转化为心率、呼吸频率、体动等基础生理信号。舒福德AI小舒依托自研的羽感级传感器,通过非接触方式捕捉用户胸腹运动轨迹信号,无需穿戴设备。
睡醒后,智能床通过云端的机器学习算法对入睡时间、深度睡眠时长等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个性化的睡眠报告,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睡眠状况。例如,梦百合正积极探索运用时间序列大模型和RAG知识库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睡眠指导与改善建议。
从单品集成到生态系统建构
在探讨未来健康睡眠解决方案的发展路径时,企业的战略侧重各有不同。海尔认为,在全场景智能睡眠方案落地前,行业需先夯实单品功能创新的技术根基。“只有单品功能化做好了,整个行业基础扎实了,未来才有可能发展成全场景联动的综合解决方案。”海尔智慧睡眠负责人表示。
梦百合在升级单品功能的同时,着力打造多设备协同的睡眠场景生态。通过在门店打造更多华为鸿蒙生态体验间和米家生态体验间,向顾客展示智能床与全屋的智能设备,如智能窗帘、智能灯光、智能空调、智能音响、加湿器等进行联动。
尽管全场景联动前景诱人,但技术落地的挑战不容忽视。《电器》记者了解到,首要难题在于设备协同的精准度,例如空调送风角度需与智能床体升降形成动态匹配,既要避免冷风直吹头部,又要确保全身温度均衡。更深层的壁垒则在于数据互联互通,不同品牌设备间睡眠监测数据的采集标准、传输协议存在差异,如何建立跨平台的数据治理体系仍是行业亟待突破的技术课题。
当这些技术难点逐一破解,智能家居真正实现全场景联动时,最佳的健康睡眠体验或许将是“感知不到技术存在”,用户也会发现,原来与周公的约会,可以如此轻松愉快。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