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产业升级的硬实力、市场布局的广维度、贸易主体的勇开拓、政策体系的细支撑,成为安徽外贸从容应对风雨的关键。
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262.5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位居全国第五、长三角第一
安徽外贸:添底气渐从容
今年以来,安徽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作为全国第九位的外贸大省,安徽外贸连续超预期。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262.5亿元,同比增长15.7%。
外贸增长的本底逻辑是“产品好”、产业竞争力强。前三季度,安徽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1.9%,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达到13%。
当下,欧盟是安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比增长19.1%。但是,新兴市场点多面广,市场开拓起来见效也快,增长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企业出海大趋势下的外贸,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产业链供应链相互嵌入、相互融合趋势。前三季度,安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9%,进口增幅却超过25%。这充分显示出,一个区域的产业活跃,对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都是一种共同成就与托举。
第一大贸易伙伴
10月10日,中德(安徽)经贸合作推介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
来自中德两国地方政府、工商界及金融机构的代表出席活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技术和绿色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今年以来,安徽省已有多个经贸友好代表团出国。目的地有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哈萨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代表团出国的背后,是安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决心。
面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安徽正通过密集“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加速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欧盟为安徽省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008.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3.9%。
安徽与新兴市场贸易关系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3919.4亿元,同比增长16%,占外贸总值的54%。对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7%、29.1%、62.8%。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同比增长10.2%。
新市场的有效开拓,是外贸保持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调整、我国贸易伙伴结构持续优化,新兴市场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安徽依托陆港、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势,逐步打破地理局限,在对接欧洲、中亚、东南亚等新市场中快速崛起,外贸增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合肥中欧班列开行量已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9月单月发送去程班列78列,创年度新高,同比增长55.64%。
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262.5亿元。其中,出口4867.4亿元,同比增长15.9%;进口2395.1亿元,同比增长15.3%。”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规模上看,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九;从增速上来看,居全国第五、长三角第一,实现连续11个季度正增长。
一连串向好的数据的背后,是以高质量的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的底气。
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安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其中,汽车出口尤为亮眼。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出口汽车(含底盘)80.2万辆,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同比增加17.8%;价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25.5%。同期,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634亿元,同比增长71.9%,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3%。
“今年以来,安徽出口动能不断增强。”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3510.4亿元,同比增长19%,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3.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2.1%。其中,出口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383.5亿元、2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
随着内需潜力有效释放,安徽省进口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安徽省进口机电产品927.9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省进口总值的38.7%;进口金属矿及矿砂877.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36.6%;进口食品154.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6.5%。
进口增速大幅加快,反映内需和经济活动进一步改善,生产性需求以及消费修复共同推动进口超预期。
新增近1300家外贸企业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到1.3万家,同比增加近1300家。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逆流”,多个国际组织指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安徽仍有近1300家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
出海被不少企业视为“破局”的关键,在拉动业绩增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出海已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路径。”业内人士坦言。
外贸企业的信心也在持续回升。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也连续3个月在回升。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民营企业共有1.2万家,继续保持第一大外贸主体的地位,进出口值3718.2亿元,同比增长18%,占外贸总值的51.2%。”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说,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政策体系的支撑也尤为重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安徽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安徽省聚焦服务重点外向型企业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经贸困难,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开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
此外,安徽持续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作为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1290.1亿元,同比增长33.7%。
产业升级的硬实力、市场布局的广维度、贸易主体的勇开拓、政策体系的细支撑,成为安徽外贸从容应对风雨的关键。(记者 何珂)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E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