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有行业人士指出,消费市场一味的让步和容忍,使得江湖再无砸冰箱的罗姓人,中国制造在跟随消费者日渐萎靡的信心之下,加速更迭。
【家电网 HEA.CN 2017年8月1日原创】上周三,家电网通过浅析家电业“工匠精神”一文发起了一项“全球制造业中你更信赖谁”的投票,挑选了世界上在不同层面均对世界制造业产生影响的国家,其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心中的“神话”德国制造不出意料以超过50%的票数稳居榜首,日本位居第二。然而“工匠精神”这句话出现最多的地方却是在一向以“廉价遍天下”著称的中国。
在国内,面对“将廉价进行到底”的国内制造业,日韩企业纷纷丢盔弃甲撤出不按常规出牌的中国市场;在国外,因为价格低廉,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丧失话语权,而中国的下游厂商们因为中国制造的弱势地位而饱受韩企的主导,而继“made in china”之后,以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为首的东南亚新兴国家开始从中国制造手中接过接力棒,中国制造在廉价上的优势渐无,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制造业或某家企业的事情,它背负的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工业形象的蜕变。
业内人士向家电网称,不少企业新闻稿都极爱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以及自己的产品放在一起,为自家产品“长脸”,这实际上是对出身于中国制造的自身极度不信任和自卑情结,一家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都不信任,如何去让消费者信赖国货。盲目地给自己贴上德国工艺的标签,却忘了德国制造也曾被打脸,它不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神话,正如当年的罗永浩砸西门子冰箱事件一样。
曾经的“德国制造”也并非优质、顶级象征,反而是劣质货代表。此前,中国前驻德国大使也曾表示,现在的“德国制造”水平,是遭人歧视后经努力才达到的。长期处于英国制造的阴霾下,德国制造最终走出并夺回尊严,但实际上它所做的工作无疑是制造业日复一日坚持的本职。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国内市场难改心浮气躁、利字当头的商业氛围,这也使得工匠精神反而成为了最高标准,因为中国制造处于海平面以下,在长期的盐水浸泡中变得钝感,不知“匠心”为何物。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来自于培养出众多一流木匠的聂圣哲,实际上,在生活中它所代表的便是“用心做事”,在浮躁的社会里依然耐得住性子、不疾不徐、不浮躁的人,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从个人到企业端压力增大,追求“短、少、快”的即时利益成为制造业的代名词,原本该有的匠心被遗忘在角落,而如今“中国制造”大肆宣扬重寻“工匠精神”反而有一种庆祝自己找回拾回遗珠的意味。中国传统常强调物美价廉,而突破这一咒言的策略无疑是通过“工匠精神”来抬高自己的中高端产品,摆脱低价模式。
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处于下行走势,让不少人担心制造业正处于历史低谷期,而在智能+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大杂烩中,“中国制造”似乎开始冒着“仙气儿”,它渴望从“高端气质”上夺回失去的声誉,而中国的实体企业也一直因“Made in China”的头衔饱受苦难。对于喜爱“争第一”的中国企业而言,事事都想比其他企业强,国内制造业间不断“互怼”,俨然“娱乐明星”,在制造业中形成一种内部消耗,对制造业毫无益处。然而“工匠精神”反而代表着“唯一”。
在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为了入乡随俗,渐渐“变味”,开始跟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步伐前进。如若说德国制造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顶级制造的代名词,也是消费者对自身制造业的恼怒和失望,人们长期想要的标准不被满足,为表达对中国制造的恨铁不成钢,而将对铁变成钢的期望,转移到了钢的身上,这导致原本的顶级制造在融入到中国市场时渐渐“走样”。
有行业人士指出,消费市场一味的让步和容忍,使得江湖再无砸冰箱的罗姓人,中国制造在跟随消费者日渐萎靡的信心之下,加速更迭。
在中国制造业忙着迭代更新,而消费市场忙着两年把电视用坏才不至于落后更新的技术时,极力摆脱廉价标签的中国制造走进“快消品”的死胡同,“快消”被视为一种成功的新模式。在中国家电业在完成了大规模销量之后思虑着如何让后付费时代来得更快的时候,此时的德国制造们正在考虑它家的电视机在十年后下岗时该如何分解和处理这体量巨大的电子垃圾市场,他们拥有一种多数中国企业没有的“抗风险意识”,这是一种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把控,这便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工匠本身而言,不值一提,正如制造业本该对消费者、社会及有限的资源充满敬畏,而非挥耗和内部恶性斗争。而在中国制造业及终端市场,一举一动都是冒进和激进的,关心的是规模、销量、销售额、第一,将风险留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将风险交给了废品站。
无论“中国制造”如何走下去,有多半影响因素取决于消费者要的究竟是最新款还是十年的质量保证和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担保?
工匠精神是一种抗风险的责任和意识,在制造一款产品的过程中便已经将未来十年过程中会发生的事情以及消费者需要享受到的服务规划完善,而非大规模量产、促销、低价战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十年质保在两年时间里多次售后上门,还遭遇乱收费现象,消费者不仅花了钱受了气,还无处诉苦,究竟是消费者无力抗争,还是标准太低? 在行业大呼低价将消费者惯坏的同时,实际上消费者也将制造业惯坏,后者将“工匠精神”的头衔当成皇冠戴上头顶、在宣传文案中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匠心独具、逼格之高,把消费者的低标准低要求当成了最高标准来奉行的时候,或许大家口中的“匠心”各有所指呢?
上述人士表示,消费者一方面对中国制造失望,一边庆幸自己家的电视比隔壁另邻居家的电视晚一年才报废,是对中国制造赤裸裸的绝望之后的万幸。
在这个快餐化社会,曾经的耐用消费品在厂家和电商的极力促销中,渐渐沦为快消品,快速出现又快速成为电子垃圾。家电厂家和用户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从一锤子买卖到可持续性交易的模式,在这种后付费的交易被挖掘的同时,电视的寿命似乎开始缩短,四年会员未到期电视报废了,或者还未等到系统下一次的升级,电视硬件已无法支撑,而维修费用之高昂,让部分消费者选择重新购买一台,但是消费者还会再选择当初的品牌吗?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市场是一种委曲求全的局面。家电没有从耐用品到快消品的裂变能力,却在做着快消品的事情,同时为自己披上了工匠精神的外衣,它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如同“皇帝新衣”。
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人们反映的普遍现象是,现在的产品不如当年,科技在进步,为何“廉颇老矣”?“三年三年又三年”的年代过去了,如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具备快消品的特征,消费者对家中的电器已经没有以往那种自豪感,等离子、3D、4K、量子点、曲面、OLED…当家中的电视刚用了不到两年,发现市场已经变天了,开始风靡另外一种产品,尚未寿终正寝的品质制造反而成为了被狙击的对象,追求更新的技术更快的迭代体验成为制造业的现状。
在如今中国制造从廉价时代走到“胞弟”快消时代,消费者想要的是最新款还是有质量保障的十年?你的选择是什么?或者说在当下国人真的需要十年质保吗?对于根本停不下来的中国制造业和市场而言,“十年太久,只争新款。”
一位多年浸染在制造业里的从业人员则表示,在中国并不存在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作为最低标准的存在,真正的匠心是体现在“行大于言”,而非停留在口头上。但在国内的现状是,行业里普遍将它当作最高标准和消费者对它的最高要求来奉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曾直言不讳地表达过她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中国制造可能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工匠精神。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想要什么所以宣扬什么。中国制造业需要扶正的不仅是“阿斗”,还有中国消费者打心眼里对国货信心和姿态的缺失和扭曲。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