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一边是面板产能的不断增加,另一边是面板厂商的优胜劣汰,这也是面板行业低谷期的正常景象。按照以往的经验,坚持逆周期大规模建设的企业,方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12月20日,华星光电的模组项目在印度动工,这是其面板事业首次布局海外。同时,华星国内建设的脚步也未曾停歇,12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华星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的新产业园,园区内的T6产线已有一半产能投产,更多的生产设备陆续被搬运进厂房,相隔不远的T7已在11月宣布动工。
12月13日,中国台湾面板企业中华映管却公告了债务危机,负债总额高达348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7.55亿元)。公司公告称,“中华映管营运资金严重不足而被迫停产,有暂停营业或有停业之虞。中华映管认为仍有改变营运模式,重建更生之可能。”为此,中华映管已经向法院申请重整。另一家同行,日本厂商JDI近日再次传出“被投资收购”的信息。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重组以来,JDI就在寻求外援,至今还未有成交迹象。
可以看到,一边是面板产能的不断增加,另一边是面板厂商的优胜劣汰,这也是面板行业低谷期的正常景象。按照以往的经验,坚持逆周期大规模建设的企业,方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只是,新一轮的洗牌更加激烈,LGD、京东 方、华星等厂商今年的盈利大幅下降,面临危机的企业也陆续增多。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也有几家面板产线存在进度问题,接下来两年中很可能出现产线推迟的情况,有的因为资金困难,有的由于园区附近产业链配套不足,也有的因为买不到关键的蒸镀设备。如何在寒冬中打赢这场持久战,将是业内共同的考验。
危机的“蝴蝶效应”
面板技术突破始于美国,最先在日本发扬光大,随后韩国、中国规模性投入,掌握更多话语权。近年来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出现萎缩,而中国大陆的产能迅速增长,并挤进了更多终端产品的供应链。在不景气的年份里,资金、技术稍有差池,就会处于被动态势。
而中华映管也是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目前华映的主要业务为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包括台湾龙潭/杨梅的一条G4.5及G6生产线,以及间接持有的中国大陆福建莆田的G6液晶面板生产线。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报告表示,由于目前高额的债务违约,势必导致其供应商及客户担心其付款及交货情况,从而暂停材料供应以及转单的情况。根据最新情况,目前其台湾产线已经停产。
12月16日,中华映管再次发布公告对产线情况作出说明,“因贷款协调尚缺共识,导致厂务系统所需重要材料厂商12月15日(周六)上午8点暂停供料,目前员工皆正常出勤,产线设备属于待机状态,但无法正常运作,目前正与该材料厂商积极协商解决中。”
一方面,除了自身供应遇到问题,中华映管的债务危机已经影响到其产业链,中华映管控股的华映科技(经营液晶模组等平板业务,000536.SZ)就受到连锁反应,华映科技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4.54亿美元(合人民币31.50亿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2.54亿美元(合人民币17.61亿元)。为了应对危机,华映科技拟成立应急决策委员会。12月19日公司再发公告表示,董事长和监事均已辞职。
与华映科技有业务往来的沃格光电(603773.SH)同样遭遇打击,沃格光电的公告称,截至2018年12月13日,沃格光电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847.45万美元(合人民币约5827.81万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828.65万美元(合人民币约5698.53万元)。
另一方面,在群智咨询看来,此事件将引发“蝴蝶效应”,对相关面板市场格局和供需走势影响较大。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华映管产能在全球G6(含)以下Asi LCD面板产能中占比为6.8%。其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平板电脑显示面板、车载工控显示面板,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截止到2018年前三季度,其功能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10.5%,智能手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5.4%,平板电脑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15.8%,车载显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7.4%。
其中,中华映管的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500万片,受此事件影响,包括瀚宇彩晶、京东方、群创光电等可能直接受益,尤其是瀚宇彩晶,其很多产品线与中华映管重合。如果短期内中华映管产线无法恢复生产,群智咨询“供需模型”预测,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智能手机的Asi面板将趋于偏紧,2019年下半年Asi的供应恐出现3000-4000万片缺口。市场势必会出现需求转移和产能再分配的情况,从而导致2019年下半年LCD的屏供应出现结构性偏紧态势。
面板企业过冬
中华映管曾是台湾面板五虎之一,对它来说这一次周期寒冬可能更加难熬。因为接下来两年,液晶面板的产能还会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群智咨询的统计显示,2019年的面板产能的增速达到了最近五年来最高,预计2019年全球显示产能增速在11%。
“我们看不到短期改善的迹象,只能是产业洗牌,别无他法,明年以及后年对面板厂来说都是槛。”12月20日,DISCIEN分析师崔吉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周期比之前更严峻,在面板出货面积方面,2017年相比2012年增长的幅度,和2022年相比2017年增长的幅度差不多,都是65%左右,但是2012年-2017年电视面板的数量从2.25亿增长到2.65亿片,整个市场的需求可以理解为增长。但是2016年、2017年开始,电视市场是滞胀或者倒退的,数量很难再增加,这应该是最核心的原因。”
换言之,电视这一终端的出海口变小了,导致上游面板受影响。因此面板厂商也在寻找新的产品形态,扩大应用场景,商显面板、手机面板、零售标签、车载面板都是热门方向。例如,京东方还投资了医疗领域,LGD将OLED用于灯具照明行业。
近期动静最大的属TCL旗下的华星光电,12月14日,李东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长期来看,希望通过重组让核心业务半导体显示和材料有更好的发展。过去几年,我们曾经两次尝试重组的方式独立上市,但都没有做成,原因是证监会有规则,上市公司不允许分拆业务,特别是我们之前用定向增发为华星项目做了融资,所以分拆这条路基本是不可行。我们只能倒过来,把终端业务拿出来,把上市平台留给华星。”
这一类垂直化发展的思路在面板公司也很常见,比如韩国的面板大厂三星和LG,并非集团直接参与面板事业,而是通过子公司独立运营,三星旗下的面板公司SDC和三星的终端产品“各自为政”,LG的面板厂LGD则是在美国独立上市,与LG电子互不干涉,自由发展。对于华星光电来说,要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为公司备足过冬弹药。
12月20日,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板行业2019年迎来新一轮洗牌淘汰期,竞争力不足,自身管理能力效率都不好的厂商会淘汰掉。经历退出后,未来两年增加的产能还是很多,基本上产能增加都是高世代线,所以不能过于乐观。但是我们也没有那么悲观,旧的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成本过高的产能退出后,会达到平衡的状态。只是过程会比较痛苦。”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L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