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显示面板产业10年大发展已经走在全球“第一阵营”,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接下来在更细、更长的产业链上实现“自主安全”将是重要的市场方向与发展任务。后者也是我们从显示大国,向显示强国迈进的关键升级点之一。
距离9月15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华为半导体芯片的“断供”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最好的消息也就是,台积电可能获得28纳米及其以上线宽产品的对华为供给授权——这对于5G时代,无论是基站还是手机终端都高度在意“能耗性能”的市场需求下,将是重要的卡脖子状态。
“麒麟芯片已成为绝唱!”不仅仅是手机,包括安防部门、TV产品等海思系芯片此前广泛应用的产品线上,都在面临“工艺卡脖子”和“断炊”的现实。——这样的场景也让更多的行业人士开始对“面板”这个 “信息产业”另一个关键部件“担忧不止”!
产业集中度不同,面板不是芯片
为何华为芯片会被一刀切的卡脖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面板业是否会遇到“同等危机”的关键。
从芯片角度看,全球7纳米以上工艺,台积电和三星是“唯二选择”。其中台积电已经连续三年在工艺推进上领先三星。先进工艺的背后,也涉及一系列更高标准的材料产品:如光刻胶、特种气体的“垄断”——因为先进工艺被垄断,所以这些为先进工艺准备的材料,不可能“百花齐放”。事实上,没有先进工艺生产线去“用”,甚至很多材料企业都没有“机会”去研发高档半导体工艺材料。
但是,对比先进光刻工艺的“唯二”,先进光刻机更是“唯一”的垄断状态。荷兰企业ASML是目前全球唯一EUV光刻机供应商——实际上,光刻机自身并没有垄断,被垄断的是高性能光刻机:即100纳米以下工艺线宽产品,海外企业只剩下ASML一家。
更为重要的是,ASML看似强大,本质却也是一个“集成性”的厂商——先进EUV光刻机是集中了欧美日最顶尖光学、材料、机械工业的成功。后者决定,先进光刻机很难绕过“美国的长臂越界监管”。所以,ASML只是声明“DUV(深紫外)光刻机向中国出口,无需美国批准”!这不是授权,而是自认无需授权:ASML这一表态,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包括闪存和内存芯片,已经是ASML最重要的光刻机采购客户;另一方面,本土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强行不卖国内市场,ASML在DUV等传统世代技术上只会“单方面丢失市场”。
每个表态词汇背后都是ASML和台积电的小心翼翼。”这也反映了半导体芯片上,国内被卡脖子的严重程度。
但是,在显示面板上,这样的“唯一、唯二”格局并不充分。且目前,全球无论是OLED还是LCD国内厂商是最大的“投资阵营”!这就决定了,成熟产品和技术上,面板被卡脖子的概率更低!
例如,美国康宁的玻璃基板在行业内的占比超过半数(历史最高值高达75%),但是,京东方选择康宁的同时,TCL选择了日本旭硝子作为合作方。国内还有彩虹和东旭光电等企业开发显示级别的玻璃基板。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最先进的10.5/11代玻璃基板制造线,目前只在国内市场有工厂、有需求。这种产业链协同的高度,是保障产品供应链安全的关键。
再例如,从显示面板应用的光刻机角度看,显示面板和半导体芯片的光刻机“档次不同”!即,可以简单理解半导体芯片是顶尖产品、材料和工艺;显示面板则使用次一级的设备、材料与工艺。这决定了在国内光刻产业链追赶国际巨头的背景下,面板行业所需的各个工艺、设备与材料必然率先被“突破”——上海微电子现在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就是面板TFT用光刻机产品。
在面板行业另一个重要的制约性装备是OLED材料矩阵成型设备:即喷墨印刷OLED设备,以及蒸镀OLED设备。其中喷墨印刷OLED设备的研发企业只有美国一家Kateeva:京东方、TCL、三星等大型面板企业都是这家企业的投资人和股东。显然Kateeva设备有可能受到美国贸易措施的影响,但是好消息是Kateeva的印刷性工艺设备还没有成为市场“量产”设备。一旦受制于人,国内产业追赶的空间与时间条件都比较大。
在OLED蒸镀机产品上,日韩实际都已经突破设备量产难关。其中日本佳能是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商。而美国没有相关设备供应企业。国内先进OLED蒸镀设备企业,近三年从零做起,也已经取得了低世代线实验产品的问世,走过了“零技术”积累的门槛,进入世代爬坡阶段。蒸镀设备,考虑到韩国企业的成长路径,可以看到这并不是一个“显著瓶颈化”的装备,其突破难度比先进光刻机要小。——更何况其仅仅应用在OLED显示上,对液晶产品影响为零。
综上所述,面板与芯片在“卡脖子”上最大的不同就在:面板制造工艺、设备和材料的“高度”要低很多。包括面板配套的IC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也要比5G相关芯片对技术与工艺的要求低一两个档次、这也导致其产业集中度要比先进芯片产业链低很多。这基本决定了,在突破芯片先进工艺和产业链之前,面板产业链会先获得安全保障。同时,考虑到国内面板产业的全球领先规模和巨大的投资增量,与半导体芯片、特别是计算芯片的制造弱势不同,市场的力量也决定了“国外资本很难与钱过不去,更不愿意将天天吃的市场拱手送人、并间带着培养竞争对手”。
自强不息,夯实内循环基本盘的任务
面板产业链比芯片更安全:这个判断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芯片已经被卡脖子的背景下,也许美国不介意“更多的落井下石”。一切从底线出发、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下,面板业产业链的自强不息依然在路上。
回顾面板产业,我们亦曾经被卡脖子。2008年,奥运会热销季之前,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工厂,将本土彩电企业已经交付定金的产能和成品,转给了韩国彩电企业,导致国内彩电厂商“无米下锅”——这被认为是国内显示产业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2001—2006年,韩国、中国台湾的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也给国内彩电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卡脖子能得到好处,人家为何不卡!”在行业人士看来,你的弱点就是对方的进攻要点——产业链的安全和自强,更多与自己的能力有关,而非要被外部压力压着走。目前,有了华为先进半导体芯片这样的案例,只能是进一步增加各个产业的“命脉危机感”。面板行业虽然经历了近十年400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国内产业已经形成从规模、技术世代的领先,向先进前沿研发能力领先的升级趋势,但是产业链覆盖、关键领域的自给率依然并不充沛。
例如,以光刻胶为例,国内也可称为全球光刻胶第一大市场、第一大供给国——但是,国内95%的光刻胶主要用于“印刷电路”低端工艺产品,TFT、半导体光刻胶等代表的高端市场依然需要努力突破:光刻胶产量全球领先,利润只有日系巨头零头,这一局面即是产业安全问题也是企业发展问题。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便韩国这样的所谓半导体先进国家,2019年也遭受了日本同行的“半导体氟气体”的制裁和限制,着实表现出“内循环的产业安全”不是空话、不是隔空造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命门”、“经济命脉”的事实。
国内大循环就是以我为主,双循环就是利用海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资本和技术。这两个并不矛盾。而且,以我为主的内循环必须占据“主动地位”,才能保障经济安全。显示面板产业10年大发展已经走在全球“第一阵营”,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接下来在更细、更长的产业链上实现“自主安全”将是重要的市场方向与发展任务。后者也是我们从显示大国,向显示强国迈进的关键升级点之一。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E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