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日前在年中展望报告中,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表示,现行的政策框架旨在为经济托底,重视科技创新,稳健推进经济再平衡。高盛维持对中国的“增持”立场,超配A股和港股,并特别指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可能迎来结构性重估,当前估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存在显著价值洼地。
近段时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整体来看,多家公司业绩预喜,预计报告期内业绩将大幅增长,其中,消费电子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消费电子表现亮眼
进入2025年,以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迎来了迅猛发展。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爆发,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相关公司业绩普遍预喜。
工业富联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9.58亿到121.58亿,同比上升36.84%到39.12%;预计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7.27亿到69.27亿,同比上升47.72%-52.11%,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工业富联在公告表示,AI需求爆发,公司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云服务商服务器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倍,二季度800G交换机营收达2024全年的3倍。
华勤技术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0亿元到840亿元,同比增长110.7%到113.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到19.0亿元,同比增长44.8%到47.2%。对于业绩预增原因,公告表示,公司所处的电子信息行业,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爆发,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助推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汽车及工业、AIOT等领域的发展,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瑞芯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0.45亿元,同比增长约6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亿元到5.4亿元,同比增长185%到195%。瑞芯微表示,依托AIoT产品长期战略布局优势,旗舰产品与次新品带领AIoT各产品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特别在汽车、工业控制、机器视觉及各类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张,为后续的渗透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呈现“政策与AI双轮驱动”的核心特征。中国“国补”政策有效激活中端消费市场,带动手机、平板等品类结构性复苏;AI技术深度渗透终端设备,推动PC、手机向智能化跃迁,AI眼镜等新形态产品加速商业化落地。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持续看好AI行业作为年度投资主线,后续伴随着DeepSeek R2/V4等以及包括Agent、多模态方面相关进展,仍然看好AI行业以及围绕AIDC产业链的持续高景气。
持续改善
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不少显示面板企业上半年也表现得可圈可点,实现业绩增长,或者是扭亏为盈,亏损明显收窄。
TCL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介于826亿元至90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18亿元至20亿元,同比增长81%-1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1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168%-195%。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46亿元,同比增长超70%。
TCL方面表示,大尺寸显示领域,供给侧格局进一步优化,高端化及大尺寸化趋势拉动面积需求继续增长,主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随需求淡旺季窄幅波动;公司充分发挥产线布局、产品技术和效率效益优势,盈利增强。中尺寸领域,t9产能顺利爬坡,IT产品销量和收入大幅增长,业务盈利持续改善。小尺寸 OLED 业务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多款差异化产品实现头部客户供应。
深天马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预计归母净利润录得1.9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138%至144%,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环比增长约10%,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环比持续稳步改善。对于业绩改善原因,深天马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五成,增长超25%,同时,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
华映科技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4.66亿元至4.8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亏损5.64亿元,增长幅度13.81%至17.36%。华映科技表示,本报告期,显示面板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公司聚焦主业,积极拓展市场,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整合生产线、压降材料成本及优化资源配置等多项措施改善产品成本,进而提升产品毛利。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本报告期净利润同比增长。
多方看好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中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多家外资机构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公开消息显示,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任何增量的财政、货币及房地产政策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推动A股市场估值提升。同时,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在中期为A股市场估值的结构性重构提供上行动能。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日前在年中展望报告中,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表示,现行的政策框架旨在为经济托底,重视科技创新,稳健推进经济再平衡。高盛维持对中国的“增持”立场,超配A股和港股,并特别指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可能迎来结构性重估,当前估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存在显著价值洼地。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E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