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Insider深度内幕 Insiders 正文

格力子公司遭供应商催款引爆锂电危机

字号:TT 2014-02-07 15:11 作者:游保平 来源:高工锂电

家电网-HEA.CN报道:据了解,格力集团从2010年起开始布局锂电池行业,并且通过入资收购东莞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锂电池行业。

布局受挫 格力集团遭供应商催款引爆锂电危机

2013年12月10日中午12点,珠海的冬天依然没有一丝凉意,格力集团门口夹杂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在标识着格力集团和格力地产的门牌旁,几栋在建的楼盘正在施工的收尾阶段。

门外,六辆轿车成一字排列,其中有辆车上贴着一条醒目的横幅:“格力玩锂电,坑蒙供应商,格力设圈套,还我血汗钱。”

当日中午12点左右,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靖东达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和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的相关代表人拉起横幅,齐聚在格力集团公司门口催要所欠款项。

这是当天六家锂电池材料供应商到格力集团上门催款的一个缩影。

“格力良源的现状反映了中国中小电芯企业面临的残酷现实,现金流紧缺,三角债盘根错节,中国锂电行业在表面增长的背后,由账期问题引发的危机也开始逐渐显现。”一位锂电行业的投资商告诉记者,现金流吃紧已经是业内很多企业面临的现状。

供应商催款引爆锂电危机

“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欠我们最早的款项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方程告诉《高工锂电》记者,截至现在,东莞格力良源 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一共欠长远锂科的款项超过1200多万元,而欠所有供应商的款项则超过5000万元。作为格力良源最大的债权人,长远锂科从追索欠款到现 在已经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与长远锂科存在相同境遇的还有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靖东达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和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超过60多家企业。这里面也不乏东莞杉杉,上海杉杉,贝特瑞等国内上市的一线锂电池材料供应商。

为何这些供应商会被欠下如此多的帐款?难道企业本身就没有做风险评估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长期以来,中国锂电池行业的账期长,付款信誉不好一直是行业的宿疾,但是能够让国内一线供应商忽略风险控制,延长放帐期限的情况并不多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格力”这张金字招牌。

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电器(000651)在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格力集团在锂电池行业只能算是个新入局的“愣头青”。

据了解,格力集团从2010年起开始布局锂电池行业,并且通过入资收购东莞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锂电池行业。

根据记者多方调查了解,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良源”)的前身是东莞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良源”)。2011年年 初隶属格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新技术”)注资9000万,东莞市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折价6000万元,共计1 亿5000万元成立了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新能源”)。

格力新能源成立后,原来地处东莞的东莞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改名为东莞格力良源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成为格力新能源的子公司,按照现有的股权分配方 式,格力新能源占股60%,而原东莞良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占股40%。也就是说经过多次权限交接后,东莞格力良源已经成为格力集团的曾孙辈子公司。

布局锂电受挫

格力良源经过整合后的注册资本是100万元,主营业务同之前一样,依然是生产铝壳电芯。也正是因为背靠“格力”这棵大树,格力良源的客户在原来的基础上开 始扩展到上游一线供应商阵营。连贝特瑞、东莞杉杉、上海杉杉等国内上市公司的锂电池材料企业也开始向格力良源持续供货,部分企业的账款开始扩大,账期也开 始逐渐拉长。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格力集团就表达了投资锂电池行业的浓厚兴趣。

今年4月26日,珠海格力电器(000651)发布了九届五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其中,关联交易中提到授信范围主要为格力集团及其下属工业类企业,其中格力 集团主要是流动资金需求,授信6亿元。据悉,此外工业类企业主要是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授信4亿元。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锂电池产业发 展平台,力争在五年内将格力新能源建成国内一流的锂电池及材料制造企业。

公告指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可广泛用于信息产品、电动车辆、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等区域。由于锂电池项目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享受新 能源产业的很多优惠政策,项目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满足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符合格力集团长远发展的目标,贷款风险相对可控。

然而,锂电板块的业务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预期中那样顺利。随着格力集团新团队的入驻,各种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

“格力良源从12年的时候就开始不能按时到款,最早一批欠款可以追溯到一年前。”其中一位追讨欠款的供应商代表告诉《高工锂电》,随着新团队的入驻,私企与国企内部文化的矛盾也开始在管理与市场的开拓上出现。

按照格力良源现在的股权分配模式,大股东格力新能源占股60%,而其他原来东莞良源的自然人股东一共占股40%。

“新团队带来的是国企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这跟格力良源整合前的相对自由、散漫的私企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突。”该代表认为,格力良源之所以在背靠格力而没有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跟企业文化的没有融合好有很大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良源虽然有贝特瑞、东莞杉杉等一线锂电材料供应商,但是其下游的终端客户却并没有往高端市场转移,依然是以国产的山寨手机品牌为主。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渐取代功能手机之前的市场份额,苹果、三星的强势崛起,“中华酷联”也开始形成牢固的本土化品牌,剩下来的 三线国产山寨手机市场也已经开始被瓜分殆尽。原来依靠山寨手机起家的国内铝壳电池企业已经是艰难度日,不少企业不是破产跑路就是被收购重组。

在这波浪潮中,重组之后的格力良源没有能够进入国内几大手机核心供应链,一直在国产山寨手机领域徘徊。也难怪重组后的格力良源在运营了2年多的时间之后,面临着可能被破产清算的命运。

据有关供应商介绍,格力良源在今年9月19日就已经开始停产,大部分员工已被遣散,很多员工的工资依然拖欠未发,而尚未收回的应收款超过3000万元。供 应商上门催款已经不是头一次,这次6家主要供应商联合上门催款也是为了给格力集团方面施加压力,形成可行性的补偿办法。

记者致电接手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坚毅,后者告诉《高工锂电》,近年来进入锂电行业经营不善的企业绝不止格力良源一家,很多企业都已经破产、倒闭。而往往账期长,还款信誉低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混乱的管理模式

“东莞格力良源之所以走到破产清算的边缘,从大的层面来讲是锂电行业层层三角债角力之后的牺牲品,但是如果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与其企业自身的管理是分 不开的。”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工程师陈锡欣告诉《高工锂电》,格力良源的困境是国企和民企融合不好的必然结果。

山头文化历来已久,在我国以“人治”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企业中也并不鲜见。企业人员组成一个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同盟,在企业中形成一股股无形的力量,而其 产生的效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各方利益不断纠缠,企业内耗大,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更是从小集体利益出发,造成企业分崩离析。

格力良源此前一直由私人股东控制管理,被格力新技术收购之后,原来的私人股东部分只占十分之四,格力集团的新团队入驻后接管了工厂。

“问题就出在接管之后,新团队带来的国企的一整套管理方式和企业原来的方式根本就不兼容。”作为格力良源正极材料的核心供应商,方程认为,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相互妥协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风险的控制都成了问题。

锂电电芯作为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是一个大集团独资或者由几个合伙人出资,这为山头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电芯业务在大集团里收入占比小, 老板很难兼顾,所以一般由职业经理人任总经理,而技术总监则由专业人士担任,老板亲戚或者亲信任财务总监,营销总监则一般由总经理亲信担任,这就容易形成 三股势力互相博弈;另一种情况则是股东之间互相博弈,都想利益最大化,导致企业不断失血,濒临绝境。

即使是背靠格力集团这棵大树,深陷困境的格力良源依然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命运。在年关临近的时候,各路供应商依然在着急地催讨着各自的欠款。

翻开那些倒闭锂电电芯企业的经营史,可以发现尽管有自身财务状况的原因、市场需求的原因、竞争对手的原因。但是,核心的原因却是股东或是高管之间的矛盾,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最终丧失市场竞争力。

此次多家供应商联合催款事件促使格力良源的母公司格力新能源高层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最终虽未达成实质性成果,但是事件本身已经给格力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蒙上阴影。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