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家电网微信二维码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 产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数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调| 电冰箱| 洗衣机| 厨房卫浴| 生活电器| 专题| 微发现| 标签| 论坛| @家电网

首页 新闻频道 Insider深度内幕 Insiders 正文

格力美的互撕剧背后:争夺家电“领跑者”?

字号:TT 2016-03-19 14:34 作者:刘文慧 来源:南方周末

家电网-HEA.CN报道:格力1Hz是在室内20-21℃、室外23℃条件下测试的,脱离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当气温大于等于24℃时,才有制冷的需求。

2016年,家电行业迎来一起“节能打假”风波。“打假者”正是家用空调市场的两大巨头:格力和美的。双方员工相互指责对方所在公司在空调节能的技术上“造假”,其技术项目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被撤销。

“(美的)所谓节能效果不可信,存在学术造假行为!”格力技术员工陈进的微博措辞激烈。而美的工程师李猛也不甘示弱:“格力变频技术严重造假!项目中的1HZ技术无制冷效果。”

涉嫌造假的获奖项目涉及两家公司产品广告宣传语的技术原理:“ECO一晚低至1度电”“1HZ技术”。

两家公司都站出来,力挺自家员工。2016年1月28日,格力和美的分别以侵害公司名誉权为由,将对方员工告上法庭。

至此,这起“节能打假”风波暂归平静,却给消费者们留下疑问:家电节能效果该信谁?

格力:美的获奖项目通过自定义测试条件虚构项目节能效果,关键技术造假,夸大技术效果。

美的:格力获奖项目的测试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互指“伪创新”

2016年1月20日,陈进在新浪微博上表示,已实名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奖励办)举报美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忽悠国家奖励办,欺骗消费者。

就该获奖项目,格力此前已多次举报。

在采访时,格力市场部品牌人员介绍了“举报之路”。2014年底,在美的申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期间,格力就以虚假宣传为由进行举报。一周后,格力再次举报。

这个获奖项目,正是美的空调广告语“ECO一晚低至1度电”的技术支撑。

在家电市场,节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节能可以说是空调最重要的卖点,如果一部空调节能不错,其他卖点即使稍微欠缺点,它的销量也会不错。”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怡康)的一名市场分析师表示。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月美的“一晚一度电”的某系列空调居全行业所有空调畅销型号榜第一名。

然而,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也随之而来。2014年,消费者张耀军就曾因“一晚1度电”的宣传与京东发生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法院认定:“京东公司曾在其网站中对该款空调宣传为‘一晚一度电’,并注明该数据是在实验室情况下在夜间22点到次日凌晨6点8个小时之内使用制冷ECO模式测得的数据。实际上,该款空调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用电量为1.6度。”消费者胜诉。

此后,美的空调的广告语一再修改,从“ECO一晚1度电”改为“ECO一晚低至1度电”,直到2016年2月改为“ECO一晚仅需2度电”。

在广告效果失实的背后,正是产品的试验条件与消费者实际使用条件的脱节。

在格力的第二次举报中,举报理由已从市场虚假宣传转为技术质疑。“此项目是‘伪创新’,通过自定义测试条件虚构项目节能效果,关键技术造假,夸大技术效果。”

陈进在举报函中进一步解释,美的获奖项目的耗电量是依据企业标准《QMK-J82.521-2012变频空调耗电量测试评价方法(国内产品)》测试所得,而该标准一来没有备案,二来测试条件与国家相关标准冲突。“按此标准测定的耗电量减少65.1%不可信,由此判定该项目技术效果造假,是恶劣的学术造假行为。”

只是,主动打假的格力恐怕也无法独善其身。

2016年1月22日,美的员工李猛向国家奖励办举报格力《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数据造假,亦对格力2011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出质疑。同样,李猛直指格力获奖项目的测试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是一种“伪创新”。

李猛指出,格力1Hz是在室内20-21℃、室外23℃条件下测试的,脱离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当气温大于等于24℃时,才有制冷的需求。

自拟标准自证节能

事实上,在家用空调市场,国家有一套统一的节能产品认证体系,最为消费者熟悉的是能效标识制度。比如,在家用变频空调上,都贴有能效等级标识的贴纸。“能效标识制度是强制性执行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完成检测和能效标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统一标准后,有利于消费者按需选购节能产品。”

2015年,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曾对市场上30个批次壁挂空调性能进行检测,发现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而空调企业在达到国标之后,还可对自家产品性能提出进一步要求。“这种性能要求一般与国家强制性要求检测项目没有重叠,属于企业自主行为,标准也由企业自行设定。”某国家及认证机构质量工程师吴越(化名)透露,“对于进一步的产品性能,企业一般会找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开具报告。”

就此咨询了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曾为美的提供检验报告,其实验室人员介绍了相关认证流程:“检测流程一般在产品推出市场之前,测试的空调型号和测试条件都由企业限定。但我们的操作、设备都是很规范的,都获得国家认可,测试结果也不会作假。”

吴越介绍,在达到国家强制性要求标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设置自己的企业标准,该企标下的产品性能测试条件并不需要与能效标识制度的测试条件一致,但最终该企业标准需要在质检部门进行备案。

在现实中,产品性能的检测报告也为广告宣传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另一起质疑“一晚上1度电”的官司中,广告发布方央视出具的证据中就有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检验报告,以证明自己尽到广告审查义务。

争夺“领跑者”?

这场企业的互撕剧仍在上演。2016年2月2日,美的发表声明称,针对2014年评奖期间的两次被投诉,“美的空调均组织材料回复,并由推荐机构组织专家论证后上报评奖机构”。

格力显然不买账。2016年3月3日,陈进个人、格力分别向国家科技部奖励办申请重新鉴定。

“节能打架”背后,是空调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与检测报告类似,国家级奖项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可以想象,格力和美的,哪家公司一旦学术造假被证实,市场将受到极大损害。

而此类奖项亦可为重要的政府采购市场增分。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了空调等三大类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这是2013年6月高效节能家电补贴政策退出后,首个国家级家电节能补贴新政策。而国家将在政府采购、固定资产投资、中央基建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改造项目中,优先采购能效“领跑者”产品。

“只有真正的高能效并上量的空调机型才能得到领跑者补贴。”上述中怡康市场分析师表示。

笔者注意到,在空调能效“领跑者”的评选标准中,总分100分,16分与节能创新、专利技术相关,其中,节能技术或应用节能技术的产品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占3分。

了解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知情人士透露,第一批“领跑者”名单已出炉,美的和格力都有产品入选。

笔者也就相关问题致函国家奖励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这起“节能打假”风波中,格力显得十分执著,连连呛声。与之相比,美的显得格外安静。面对采访,美的方面表示,在科技奖项举报的最终结论以及司法诉讼的最终判决出台之前,公司不再就此系列事件接受媒体采访。

不过,在更多行业人士看来,这起空调行业的“打假”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企业基于竞争关系,采用诉讼方式去打击竞争对手,是一种常见的竞争策略。”关注广告法领域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颖分析。

而吴越则笑称:“他们(美的和格力)就像三星和苹果,看起来像在竞争,换个角度看又像是宣传,也许打着打着就成了伙伴。”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

家电网微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