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提及储能系统,则不能不提及格力2016年启动的银隆收购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一方案最终没有通过股东大会而被否。
昨天(6月25日)是格力电器(SZ000651)2017年股东大会召开的日子,未在现场,据说人满为患。
根据媒体报道,除了回应格力不分红、格力造芯片等热点问题以外,董明珠同时公布了格力电器未来的多元产业规划图,除空调外,还涉及高端装备、生活品类、通信设备四个板块。
其实关于格力的争论,除了董个人之外,最多的正是集中在公司的多元化发展问题上。
笔者最近闲来无事,特在多个公开渠道收集了相关信息,想从基础工业体系方面透视下格力的多元化进程。
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在这里不想预设立场,只是想梳理后的现实情况让大家看到,进而有更多了解并能有深入的思考与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空调主业大家研究的已经很多,本文不做赘述。
01
整体印象
很多人眼里的格力,也许就只是个做空调的。其实这是选择性忽略了公司收入中有近200亿的工业制品的结果。
在空调主业带动之下,20多年来,格力的在基础工业体系上已形成了六大类工业品种:压缩机(凌达压缩机)、电机(凯邦电机)、电容(电容新元电子)、电工(格力电工)、智能装备与精密模具。
除了对主业空调的配套,这些品类也具体对应着高端装备、智能家居领域与新能等三大多元化战略领域。
这三大领域和6大工业体系是相互交叉的,6大体系是对三大领域的细分和支撑。
对于该6个体系,下面简单介绍下:
压缩机业务。
作为制冷系统的核心器件,成立于1985年,年产4300万台,销售额110亿元,应用于家用/工业空调、汽车空调、热泵热水器、除湿机、洗衣机等。
凯邦电机。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成立于2003年,800万台产能,约35亿元销售额,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
电气元器件。
以新元电子为代表,年约7亿销售额,用于电解电容、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智能功率模块等。
电工业务。
主要涉及漆包线电子产品,以格力电工为代表,该公司1986年成立,10万吨产能,年约51.4亿销售额。
智能装备。
2013年起步,2015年正式成立,4大生产基地,15个研发机构,拥有6大系列产品: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伺服机械手、物流仓储装备、检测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设备。
智能装备作为格力多元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多项技术已取得国家领先。先从自身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进行应用,获取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并不断修正,以自身大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平台进行设备的调试磨合,待性能稳定后再推向市场。
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相对于多元化收购外资企业来说从设备引进、到模仿、再到创新是一条很艰苦的历程。
格力作为制造业公司,为其智能装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其成效相对缓慢,但看其能否掌握核心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还能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而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底蕴。
由于智能制造的营收只有20亿,占比很少,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与银隆的关联交易,在没有能力形成第二支柱产业时,所以市场担忧其多元化能力也是无可厚非的,相对于资本市场给予美的的估值有不小差距也是能理解的。
模具。
作为工业之母,格力的精密模具始建于1985年,8大生产基地,产值约20亿,可用于开发汽车模具、家电模具、工装配件(手机等)。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具有生产各种模具的高端自主研制的5轴联动机床。
其它的还包括阀件和铸件等用于压缩机、高铁、汽车、机器人的零部件产品,这些都依赖于格力自研的高端机床。
很多人对格力制造手机颇有微词,而从市场营销来看也不能算是成功。但如果结合以上几大基础工业系统体系,你可能会意识到,手机只是作为格力基础工业体系系统输出的解决方案,在一个具体场景的尝试性应用,包括公司的gims家庭能源系统(储能)亦莫不如此。
接下来,我们再来梳理下,格力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制造领域储备的更多技术解决方案。
02
新能源领域
具体来说,新能源领域可分为新能源储能系统和新能源车整车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
提及储能系统,则不能不提及格力2016年启动的银隆收购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一方案最终没有通过股东大会而被否。
其间的争议往事不多说了,毕竟已成往事。下面着重谈下,我基于格力基础工业体系,对于董在此事上过去为何极为坚持做了解读。
其实,董在多个场合已经提及其看重的是银隆电池的储能系统,她意欲将其和同样不受人待见的格力手机一起,与光伏空调等组合成能源互联网系统——g-iems系统。是不是有点工业互联网的意思?
g-iems系统,是以一个高度智能的中枢为核心,能源在其中被高效的管理、转换与应用。
该系统融合了高效发电、安全、可靠变电、高效用电、实时能源控制、能源信息集中管理、轻量化交互等完整生态系统,可以高效促进能源产业向着清洁化,智能化迈进。
同时,在以变频变容技术、光伏直驱直流技术,以及面向多联机的can+通讯技术等核心技术多元应用下,建立局域式能源生态系统。
进而,在光伏空调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了g-iems局域能源互联网系统,可分为家居型和工业型,其实一个生态系统和系统集成。
格力光伏屋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工厂级应用,可实时影响电网调度指令、可移峰填谷、缓解国家电力供应压力。
以上,结合这个工业互联网式的产品模型,便能对格力在储能系统上的坚持有更明晰的理解。至于g-iems系统能否成功,留给时间好了。
新能源整车解决方案
在此方面的应用,又要提及珠海银隆的新能源大巴车。
作为其技术应用方案的载体和试验田,格力的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主驱电机、汽车模具、汽车电容等均在此中应用,贯穿银隆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进而形成新能源车整体解决方案。
让我们看看格力的基础工业体系中的各块应用是怎么潜入到新能源车产业链中的,看是否是其工业体系中一种纵向的自然。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