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印度、东南亚被视作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尤其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印度,因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被视作未来的制造基地以及新的增长市场。
在中美贸易冲突以及第五次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背景下,下一个“世界工厂”成为了全球的一轮焦点。从东南亚、印度再到墨西哥,一个接一个地区在媒体的炒作下而被寄予厚望,然而从现实来看,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却表明发达经济体不能再容忍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出现。事实上,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现实的举措并非在中国之外构建全新的全球产业链,而是通过政治手段迫使制造业回流本土。
美国制造业加速回流
从经济规律来看,产业链会向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转移,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除了拥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之外,一大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如今,在中国人力成本随着经济水平提升而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产业链向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转移成为了必然。然而,不管是对东南亚还是印度、墨西哥来说,重新打造一座世界工厂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中美贸易冲突成为了印度等地区承接全球产业的重要时机,但欧美发达经济体对待产业转移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加速暴露欧美地区“去工业化”政策的负面影响,这让欧美多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去工业化的合理性,而开始启用“制造业回流”的相关政策,鼓励制造业将制造环节搬迁回流。
尽管欧美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并不占据优势而导致富士康以及台积电等代工企业在美国建厂的计划困难重重,但美国企业内部却逐渐达成了共识。美国内部认为,到2025年,将有84%的美国企业部分或全部回流其制造业务。
从数据来看,在“制造业回流”政策,尤其是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的支持下,从2022年年初开始,美国本土制造业建筑投资不断增长,从之前18年的平均年化增速8.7%升至2022年-2023年5月期间的49.6%。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回流到美国本土建设厂房,美国制造业回流不断加速。
根据美国芯片工业协会(SIA)的数据,从2020年春《芯片与科学法案》开始草拟及立法讨论以来,截至2023年3月,半导体企业已经公布了50多个在美投资项目,包括建设晶圆厂、扩建工厂以及建造芯片材料和设备的生产设施等。另一方面,欧洲地缘冲突以及能源供应难题导致大量制造业外流,美国成为了目的地之一。而背面则是德国等欧洲工业国工业产值的下滑。
印度们还有机会吗?
印度、东南亚被视作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尤其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印度,因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被视作未来的制造基地以及新的增长市场。苹果公司对印度的前景也颇为看好,近年来陆续将中国工厂的产能转移到印度,越来越多的iPhone开始“Assembled in India”。
而跟随苹果的脚步,富士康也加紧在印度投资设厂,尽管途中也是一波三折,但电子制造厂的投资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不仅仅是苹果,中国手机品牌小米、vivo、OPPO也在印度建设工厂实现中国品牌的印度制造。
印度一切看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印度的“世界工厂梦”却终究是一场梦。富士康看好印度的前景,但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却表示,不会有下一个“世界工厂”。
一方面,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印度、越南的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贸易量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企业实行的是“鸡蛋放在不同篮子”的策略,用富士康的口吻来说就是“分散产能”。富士康一方面在中国加大投资,同时在东南亚、印度建设电子制造工厂以避免地缘政治风险。
而更关键的是,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的贸易正在降温。近岸和友岸外包继续鼓励着美国供应链多元化的进程,上半年美国从多个亚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普遍同比大幅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美国从德国、墨西哥、英国、法国等盟友或邻国的进口额出现明显增长,其中自德国的进口额增长17.6%;而自中国、日本和越南等地的进口额明显下降。当然,不能忽视的仍有美国以及欧洲内部的经济问题导致市场萎缩。
总之,对于正在承接产业链转移的国家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好时代。贸易保护主义以及逆全球化的抬头,减缓了相应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下一个世界工厂将很难再诞生。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